发布日期: 2025.09.30
9月26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的迈向心智一体的未来人工智能—情感计算前沿技术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姚鸿勋担任执行主席,东南大学副教授宗源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以“情智兼备具身智能机器人”为题,剖析情感计算与具身智能融合前沿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指出情感智能系统将在未来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罗跃嘉作“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脑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介绍团队在脑功能发育与神经生物学病因方面的研究发现,以及神经调控技术在应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实用化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吕宝粮以“情感脑机接口:从情绪识别到抑郁症客观评估”为题,分享团队创新开发基于脑电信号的情感智能大模型方法,突破了抑郁症缺乏客观生物标记物的诊断瓶颈,助力情感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应用于精神疾病评估、具身智能及老年人情感陪伴等。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情感计算的关键数据获取、性能量化验证、产业化攻坚及生态发展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世光指出,情感计算研究应转向场景驱动范式,通过深耕高价值应用,为技术规模化落地夯实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琴聚焦智能体个性化与可解释性的发展,认为当前应结合心理学理论,开发与特定群体有效对齐的交互模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通提出应从心理健康服务中凝练科学问题,驱动技术攻关。
大家一致认为,情感智能是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组件,需构建从机理、算法到应用的闭环,加速技术产业化。多学科交叉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要素,应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数据是产业发展的燃料,需开展场景化高质数据采集并构建标准体系以驱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对齐是技术落地的关键,亟需建立从人机和谐共生到共创共情的伦理规范。
会后,专家们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实地考察,了解综合性心理学实验平台与科研环境,并调研了科研机构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方面的创新实践。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