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9.07
传统医药历史悠久,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与经验的结晶。2024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时指出:“传统医药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需要代代守护、传承精华,也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如今,传统医药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健康事业的宝贵财富。
近日,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刊发了我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的文章《守正创新:推动传统医药高质量发展》。我们特此摘录,以飨读者。
韩济生,1928年7月生,浙江萧山人,神经生理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针刺镇痛原理及其应用研究。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守正创新:推动传统医药高质量发展
韩济生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传统医药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健康事业的宝贵财富。守正创新,意味着在坚守传统医药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推动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传统医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传统医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并真正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就必须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
传统医药科学化,是其走向现代医学的关键一步
传统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支持,要深入挖掘传统医药的宝贵资源,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揭示其内在的科学原理和机制,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的标准和要求。
以针灸为例,它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临床疗效,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针灸的科学性一直受到西方医学界的质疑。直到我们自1965年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对针刺镇痛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激活身体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出阿片肽、单胺类神经递质等物质,才逐渐消弭了西方医学界对针灸的误解与偏见。随后,我与团队成员经过30余年实践研制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痛、海洛因成瘾、孤独症、不孕症等病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这一过程充分说明,通过科学化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揭示针灸的作用机理,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传统医药只有通过科学化,才能更好地被现代医学所理解和接受。令人欣慰的是,2024年12月,针灸科学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针灸科学研究学术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中,“针灸科学研究联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发起,联合国内外4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成,其建立也将为针灸科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平台,推动针灸科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与进步。
传统医药的标准化,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在传统医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差异和不规范的地方。以针灸为例,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针灸操作方法、穴位定位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了针灸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难以得到一致的评价和认可。
标准化不仅有助于提高传统医药的质量和安全性,还能促进传统医药在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我曾赴亚欧美非2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209场学术演讲,以翔实的实验数据和创新的科学理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逐渐消弭了西方医学界长期以来对针灸的误解与偏见。其中,1997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办的针灸听证会,令我记忆犹新。那次盛会汇聚了全球上千名顶尖专家,最终发表的声明,充分肯定了针刺疗法在治疗恶心呕吐和各种痛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针灸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我还主持了电针仪ISO国际标准制定,为针灸的标准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传统医药的标准化,不仅体现在针灸领域,还涵盖了中药的种植、炮制、质量控制等方面。中药的产地、生长环境、采摘时节、炮制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其药效和安全性。因此,制定统一的中药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推动传统医药标准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医学界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和规范,完善传统医药的标准体系,推动传统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应用。
传统医药的规范化,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规范化包括传统医药的临床应用规范、人才培养规范、科学研究规范等多个方面。在临床应用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治疗指南,确保传统医药的安全有效应用。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机制,培养出既懂传统医学又懂现代医学的复合型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通过规范化,传统医药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2024年12月,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以“多元、传承、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为主题在北京召开,我受邀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针刺镇痛: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交汇》的演讲,提出发展传统医学需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重视相关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规范研究内容和方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学术共同体发展,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审思前沿热点问题,增进多平台国际合作交流,从而为民除痛,高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传统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传统医药的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不仅是传统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倍加珍视和传承祖先留下的宝贵医学遗产,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和创新,积极运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阐明传统医药的科学奥秘,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传统医药一定能够在科学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