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平台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9.25

9月19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的植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平台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马荣才担任执行主席,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种业研发经理兼水稻高级研究员常鑫磊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以“精准植物基因编辑”为题,系统介绍了团队利用“大数据+AI”开发的涵盖基因敲除、精准点突变、小片段插入到兆碱基级别DNA插入的完整编辑工具箱,相关工作有力推动了植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建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漆小泉作“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生物学技术”报告,重点阐述所发现的三萜类代谢产物新合成途径,以及有关次级代谢产物在调控植物生长和生殖发育中的作用,为植物合成生物学中次级代谢途径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张数一以“生物系统智能设计”为题,分享通过进化扫描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重要蛋白质的人工进化,以及植物遗传回路的标准化、定量化设计情况,为植物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新范式。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基因编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代谢通路的人工设计、合成生物学育种策略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柳小庆认为,针对植物抗病基因编辑方面,可通过CRISPR等技术提升编辑效率,并尝试多基因联合编辑以增强作物抗性。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研究员曹培健提出可将自动化设备引入植物元件表征流程,以提高效率并扩大元件库规模。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植物合成生物学在基因编辑、代谢调控与智能设计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作物育种、绿色生物制造与药物合成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但仍面临基因编辑效率物种差异大、复杂代谢通路重构难度高、合成生物学元件标准化不足等挑战。建议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协作,建立植物合成生物学元件库与设计标准,加强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融合,推动植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抗逆育种、高值化合物生物合成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会后,专家们赴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化成果及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进展,并进行了交流研讨。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