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足迹评价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9.25

9月19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的环境足迹评价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乔琦担任执行主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昂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建新以“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挑战与展望”为题,系统回顾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发展历程,从方法论层面深入解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的核心框架和要素构成,深刻剖析了方法学研究的进展、核心挑战与未来方向。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龚先政作“基于LCA的玻璃纤维产品碳足迹标准及应用”报告,以玻璃纤维产品为例,推演如何将LCA方法论转化为行业认可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并深入探讨了减碳路径,分享标准引领行业精准降碳、绿色转型的实践,展望其应用前景。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环境足迹评价相关政策影响与对策建议、行业应用与数字化创新实践等,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提出,应构建涵盖标准规范、数据平台和国际衔接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贸易规则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标准法规总监张红波强调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的重要性,呼吁建立国家层面数据库与国际互认机制,提升行业绿色竞争力。

大家一致认为,健全环境足迹评价体系,必须坚持方法论研究、标准制定、体系构建三者协同并进,依靠学术界、政策界、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应对国际规则亟需加强体系化建设,加快构建既符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环境足迹标准、认证、数据和管理体系。数字化创新是破解应用瓶颈的关键抓手,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碳足迹数据的准确性、透明度和管理效率,赋能供应链协同和行业应用。深化行业应用是最终落脚点,必须推动环境足迹评价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深度应用,将其转化为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贸易的实际效能。

会前,专家们赴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地考察,了解典型工业流程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多维评价和工程化应用,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技术研发在环境足迹评价中的创新实践。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