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全国科普月:50余万场科普活动打造“科普盛宴”

发布日期: 2025.09.30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记者28日从中国科协获悉,截至目前,各地共组织各类重点科普活动50余万场,300余万名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月,数百位院士发挥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掀起了广覆盖、高质量的科普热潮,取得了良好成效。

恰逢新修订的《科普法》颁行与“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35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集成资源、联动体系、动员各方,共同打造全民参与、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系统回顾“十四五”科普事业发展成就,主流媒体精心打造系列专题报道,各地纷纷举办科技成就展与专题报告会,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切。

科普月期间,科学家精神绽放校园行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科学家精神耀香江、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等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开展,让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欧亚国际量子科学合作与科普交流系列活动、北京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国际科学节圆桌对话会、中缅青少年夏令营、中俄公众科学素质促进沙龙、中俄青少年科普“空中课堂”、中国—东盟科普之夜等国际交流活动接连举办,搭建文明互鉴、理解互信的桥梁。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介绍:“全国科普月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开展分众化、精准化的前沿科普,激发创新自信,让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全社会共识。”据不完全统计,100多家全国学会组织前沿科普活动。1000余家高校星火馆面向公众开放,46家中央企业科协、96家企业科协联合会、225家国家级科技园区科协及地方园区科技企业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近3000场,将科技资源转化为沉浸式科普场景,让高精尖科技走进大众视野。

本次科普月活动聚焦重点人群,推动新知识、新技术走向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家、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等科技创新关键群体。“科技会堂论坛”等系列科普品牌广泛开展,百名院士走进党政机关、学校和企业,让领导干部成为科技创新的“内行人”“合伙人”。跨行业、跨地域前沿科普交流活动在多地开展,共话科技前沿、展望学科发展未来,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青少年科学启蒙多点发力,科学教育全面融入校园,青少年走进科技馆、实验室,千条科普研学路线、多地科幻展映活动吸引青少年广泛参与,让科学梦想在实践中萌芽生长,为创新人才培养筑牢根基。“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科学文化精品进边疆”等活动深入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有力促进科普普惠基层。

在全国科普月国家主场活动中,按照“寻初心——把科学交给人民”“悦科普——让公众体验科技”“探创新——让公众走近前沿”“向未来——让公众创享未来”四个版块设计的百余项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科技馆、奥运园区点燃科普热潮,让公众切身体会科技的无限魅力。中国力学学会科普主管王紫涵介绍,她在主场活动中参与策划和组织的“生活中的力学:飞羽工坊”活动邀请现场观众亲手制作羽毛球,在互动体验中学习生活中的力学知识,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此外,现场还展示了清华大学张一慧团队研发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和“多模式微型轮式机器人”,它们优异的变形能力和运动能力将来可以应用于复杂多样的环境,为现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打开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全国各地也纷纷打造示范性主场活动,科普之夜、科普市集、科普情景剧、科普+非遗等多彩活动缤纷呈现,以多元服务浸润群众生活,让科学与文化在互动中相得益彰,为群众带来科学文化融合的生动体验。

云上科普更掀起网络热潮,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全国科普月活动的精彩。科普中国协同纲要办成员单位、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组织、160余个平台账号、36家省市电视台,组织开展了“科普之光·首个30天大型网络展播活动”,超5亿人次公众尽享“云上”的优质科普。“千万IP创科普”网络科普联合行动累计动员用户超千万,征集作品达471万个,话题传播量超138.5亿人次。

“我们在线上发起的‘我为全国科普月代言’活动,得到了院士、科技工作者、基层一线科普人员的积极响应,共有170余人在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代言视频,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对科普的认识,对国家科技创新的期待与信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杨彩虹介绍,“全国科普月”“我为全国科普月代言”话题在抖音播放量突破3000万、2次登上热榜,微博话题互动量超10万、阅读量破亿,首次形成院士专家和基层科技工作者一起为科普发声的网上热点。

本次全国科普月活动中,中国科协切实履行“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职责,协同各方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广泛覆盖的大科普格局。纲要办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责,组织开展了120余项重点示范活动,推动行业领域科普基地开放,各行业领域科普活动的广度深度全面提升。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地区积极打造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海峡两岸科普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实现科普活动全地域覆盖。全社会总动员,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普基地、学会、科技志愿队伍等20余万个科普主体积极参与,推动科普活动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全区域、跨系统的资源集成平台持续完善,多元优质的科普资源惠及更广泛的公众。(记者 毛梦囡)

来源: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