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7.31
7月25日至27日,第十九届高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系主任)年会暨第二届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届大会以“数智融合·育见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联合承办。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张峰,以及千余位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产学研界专家学者代表出席大会主论坛。
大会主论坛报告环节,海军航空大学教授何友以“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为题作大会报告。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邓龙江以“产业融合、学科交叉、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为题作大会报告。
大会还邀请中国电子学会2025电子信息教学成果大赛特等奖获奖代表,学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冯志勇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徐恪分享电子信息领域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优秀成果。
特邀报告环节,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华为终端有限公司HarmonyOS首席科学家、华为Fellow李世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昆仑分别围绕“构筑世界一流电子信息学科平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企业牵引的产学研融合创新”“HarmonyOS通感技术路线”“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化”作报告,从学术界、产业界和产学融合的视角,展示了电子信息领域学科建设、培育拔尖人才、校企协同破解卡脖子难题、加速成果转化的最新实践。
圆桌环节以“项目牵引、校企协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高水平发展”为主题,中国移动成都研究院副院长苏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梁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宋健、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施毅四位嘉宾围绕企业人才需求、通专融合培养路径以及校企协同机制展开对话,形成以真实项目为牵引、联合实验室为载体、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的共识,为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素质人才培育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大会主论坛期间举办了中国电子学会2025电子信息教学成果大赛颁奖仪式,授予特等奖3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44项。
7月27日,大会聚焦电子信息学科前沿,举办了10场教育研讨会、12场学术研讨会及1场博士后(博士)学术交流会暨高校教师岗位现场招聘会。20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分享交流。
10场教育研讨会围绕“持续党建引领,构建高校电子信息类院系立德树人新模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下的电子信息学科优化布局”“深化学科交叉和产教协同,打造数智时代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及“数智赋能教育变革,产教共筑人才生态”等核心议题,探讨了党建引领、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学科交叉融合及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等关键问题。
12场学术研讨会紧扣电子信息领域前沿,具体涵盖具身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智能感知系统设计、低空感知网络构建、真空电子器件研发、电磁辐射防护、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细分方向。与会嘉宾展示了柔性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突破、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感知新框架等具体成果,并针对跨模态学习、光电融合器件等关键技术展开研讨。同时,组织第二届微波与电路系统青年学术会议,围绕新型天线、超材料、电磁计算与集成电路建模等方向开展专题交流。
博士后(博士)学术交流会暨高校教师岗位现场招聘会设置22个口头报告、156个墙报,邀请300余位博士参会交流,并有57家单位现场直聘,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自我、寻求职业发展的宝贵平台。
会议期间,中国电子学会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二次常务委员闭门会。会议总结介绍委员会年度工作,发布新增单位委员、汇报教学成果大赛情况,研讨区域协同、青年人才工作体系、国际合作、论文征集等议题,并讨论确定了未来三届大会的承办单位。
中国电子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