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10.23
10月18日,在上海市科协、上海市教委联合主办的“大师课堂——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上,肝脏肿瘤与肝脏移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受邀走进上海市延安中学,为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关于肝癌治疗进展和医学人文精神等内容。
樊嘉首先给学生们科普了肝脏的重要生理功能。它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器官,体内80%的血供来自门静脉系统,20%来自肝动脉系统。肝脏可分泌胆汁,可代谢糖、蛋白质、脂肪、激素等,还具有凝血、解毒、吞噬或免疫功能,可见肝脏健康何其重要。
中国新发肝癌占全球50%以上,肝癌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疾病,提高肝癌病人总体生存仍是医者面对的严峻挑战。樊嘉从1991年的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说起,为大家回顾肝癌治疗的中国之路。50年前,患上肝癌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当时一台肝癌手术需要输血1万毫升,被称为“禁区”,而如今几乎不用输血,且患者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这都源自于一辈辈肝癌学者的长期努力,突破禁区。
要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者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学好技术是一名医生的立身之本,不断精进技术是一名医生的进步之源。樊嘉表示,学医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只有不断精进技术,提高诊疗水平,才能更好地治愈疾病、解除痛苦,不辜负患者的性命相托。优秀的医生不能只低头看病,还要潜心研究,有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知识是完成高难度手术的基石。樊嘉勉励学生们,无论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在中学都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
樊嘉告诉学生们,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科研创新精神,也要以人文之光温暖生命,传递善良。他说,医患沟通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艺术,沟通不止是传递信息,更是建立联系和理解患者的需要。他回忆起曾经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当时手术成功率为50%,樊嘉与患者耐心沟通后,患者很坦然,给予他完全的信任,愿意把生命交给他,并表示愿意为医学进步作贡献,最终手术很成功。医学人文是对生命的极度尊重和真挚关爱。
樊嘉也表示,每个人的成功不是全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是大家的帮忙和支撑所成就的,他希望学生们不要过于自我,多体会别人的感受,多关心长辈,学会合理的沟通方式,更要学会感恩。最后,樊嘉对学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鲜衣怒马少年时,迈步开拓未来,希望同学们刚健有为、奋发进取;富于创造、敢想敢干;团队合作、共同进步;兼容并包、广收博采;循梦而立、向阳而生。
“大师课堂——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由上海市科协、上海市教委联合主办,邀请院士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更好地“孵化”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在助推“双减”的同时,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树立起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上海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