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5.19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部分之一,源于人类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实证的传统,并随着科学实践不断发展,内涵也更加丰富。在科学物质成就充分彰显的今天,科学精神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因此,在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一、科学家精神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
科学精神深度渗透和影响着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工作,影响着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坚定创新信心,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党中央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历史宣示,体现了强大的道路自信和时代担当。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宏伟的事业,需要一大批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可以说,推动科技创新,不仅要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科学精神。这是因为,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务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
二、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
科学家是全社会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之一,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能够产生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科学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杰出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和科研实践之中。
好的学风,世代传颂,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个有科学道德的人,才会是一个有科学成就的人。科学道德之剑,依于科学成就之旁。自近代科学诞生之日起,科学道德规范便成为支撑科学家甘于寂寞、潜心钻研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成为检验科学家精神境界与成就的重要试金石。从布鲁诺的誓守真理,到居里夫人的坚韧执着;从爱因斯坦的创新睿智,到贝尔实验室的精诚合作,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唯权、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取得了令人敬仰的科学成就,也酝酿沉淀了代表科学家精神气质、引领科技发展进步的科学道德规范。科技工作者只有学习科研规范、遵守科学道德,把科学道德内化为终身坚守的人生信仰,才能不断取得卓越的科学成就,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生境界。
有人把世界上的科学家分为两种:一种是杰出的科学家,一种是伟大的科学家。杰出的科学家只凭借其国际承认的成果贡献;伟大的科学家首先是杰出的科学家,不仅如此,他还必须有伟大的人格,高尚的科学道德。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但她仍然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充满强烈社会责任感、有着高尚人格和治学精神的伟大科学家。他在追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以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在灿若星河的科技成就中,无不闪耀着科学家高尚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决定了科学家自身成功的同时,引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献身于充满荆棘坎坷却也乐趣无穷的科学之路。
三、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青年科技人才
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是中国科协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我国科技事业是在承前启后、不断超越中得到发展的。科学家精神同样需要在代际传承中获得时代内涵,才能不断发扬光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学事业的新生力量,是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只有青年科技工作者自觉认同、践行和发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才能代代相传。
从2011年开始,中国科协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首都高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应举办),就是面向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宣讲教育,宣讲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著名科学家,他们以自己感人肺腑的经历,告知青年学生、教师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这项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今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用科学家精神武装青年科技工作者头脑,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对于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建平,中国科协原调研宣传部巡视员兼副部长。)
来源: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