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8.29
8月27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主办的清洁低碳氢制取与规模转存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聘教授杨福源担任执行主席,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吴思远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杨福源教授以“绿氢制取及应用发展现状与挑战”为题,系统分析了氢能制取各技术路线和产业现状,提出氢能发展应坚持需求牵引、电氢一体、快速迭代、协同创新发展总则,以及场景驱动、余电制氢、多能联用、商业闭环的发展理念,来应对氢能产业挑战、把握氢能产业发展机遇。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战略顾问郑贤玲作“氢能的应用与储运方案的选择”报告,结合产业发展经验,指出氢能对航空航运业与电力系统调整具有确定性和紧迫性,阐述了液态运氢方式在氢能储运中的重要作用。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许传博以“深远海风电制氢技术经济性分析”为题,详细分析众多深远海风电制氢的技术形态与经济性,对深远海风电制氢的应用场景与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就目前中国氢气供应结构、相关技术市场政策与氢气成本降低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田书博提出制氢耦合其他化工产品氧化的创新方式,这种方式既节能又解决了氧气造成的安全隐患,还可充分利用所有阳极和阴极产物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东南大学教授魏蔚认为液氢运输的低温技术在冷能利用、高温超导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场景,相关技术有望大大提高氢能制取、储运的经济性。
大家一致认为,清洁低碳氢制取与规模化储运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能源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清洁氢能技术的经济性仍难以完全适配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求,成熟的产业形态也尚未形成,亟需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凝聚共识、协同发力,汇聚行业智慧、整合行业力量,推动清洁氢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与商业化应用。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