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8.28
8月25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防痨协会主办的结核病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中国防痨协会首席科学家高磊担任执行主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研究员王君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际标准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晓龙以“国际标准制定路径与经验分享”为题,系统梳理了国际标准制定的完整工作流程,并结合实践案例分享标准化工作中的关键经验与核心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陈霞作“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标准体系发展及构建探索”报告,回顾我国传染病标准的发展历程,阐述传染病预防控制标准体系的演进脉络,详细介绍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传染病标准策略管理、标准化前期研究等方面的探索成果。高磊研究员以“结核病标准国际化路径探索”为题,重点介绍了中国防痨协会在结核病团体标准领域的阶段性工作进展,以及推动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聚焦“结核病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核心议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刘剑君系统梳理了中国结核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历程,从过往实践、当前进展到未来方向进行全面阐述,并对结核病团体标准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进程寄予深切期许。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陈欢详细介绍了针灸国际标准的发展阶段及配套政策,并解读针灸标准的类别划分、主要发布机构及核心特点。中国疾控中心标准处研究员雷苏文结合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实际,分享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的深度思考与经验总结。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么鸿雁通过实践案例,分享了联合发布团体标准的具体路径与实践成果。
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国结核病防治标准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但是,仍面临国际转化乏力、技术适配滞后、标准应用失衡等挑战,未来需要构建“双循环”标准生态、推动跨界协同创新、强化标准落地实施,将中国结核病防治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和国际规则,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