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8.23
8月19日—20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防痨协会主办的AI与生物大数据融合助力新药研发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中国药科大学研究员王凯波担任执行主席,中南大学副教授祝小云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王凯波以“AI驱动的G—四链体新靶点发现及其靶向的抗癌新药研发”为题,系统阐释G—四链体在癌症基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AI技术在靶点精准识别、天然产物药物挖掘中的实践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师帅作“机器学习在中医药防治中的应用”报告,全面解读AI在中医药临床和科研领域的辅助价值,深入介绍AI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过程中发挥的风险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等多环节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夏杰以“AI驱动的分子生成、合成策略优化与成药性评价”为题,展示团队研发的AutoMolDesigner软件实现了从AI分子生成到AI活性及成药性预测的全流程自动化设计,并分享团队通过该软件发现的多个抗菌先导物或候选药物的案例。
自由发言环节中,青年科学家们围绕“AI模型的可解释性”“数据质量与算法泛化能力”“多模态数据整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长,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期间,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刘剑君、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刘振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研究员陆宇与青年科学家进行了探讨交流。
与会青年科学家一致认为,AI与医学、药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其价值不只是作为工具提供辅助,更是重新构建研发思路、加快创新突破的有效途径。在临床诊断等关键环节,人与AI更应是协作而非替代关系。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AI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临床医学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构建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评价的智能化研发体系。在关注伦理监管、算法公平性、成果转化等问题的同时,完善配套机制,为AI在药物研发中的稳健应用筑牢根基。
会后,青年科学家们赴北京协和制药厂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制药二厂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AI辅助药物审计平台的建设情况与最新成果,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夯实基础。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