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任务驱动的智能指挥控制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8.20

8月16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复杂任务驱动的智能指挥控制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东南大学教授温广辉担任执行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吕跃祖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伟作“智能时代指挥控制体系工程的发展思考”报告,指出军事智能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人机环境系统博弈,既不是军事+AI,也不是AI+军事,军事本身就融合了智能与反智能两部分,其特点包括“诡、诈、算、胆、善”。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积鹏作“智能无人集群试验训练仿真评估方法”报告,认为无人机群正深刻改变现代战争形态,虚拟仿真训练成为关键突破口,他还系统分享了无人机群试验训练的基本认识、理论方法和工作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在发言中指出,技术进步推动智能化军队、智能化战争,AI研究应该是人机环境相结合,但目前对“环”考虑不够,不同环境需有不同方式方法,关键要弄清背景和场景。任务式指挥是对层级式指挥的补充,而自组织主要是针对无人系统集群提出的,从组织形态来看,未来战争一定是机机对抗、人机混合对抗。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创新采用了辩论形式展开激烈的讨论、提问与质疑。与会专家从技术理论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军事应用需求等方面出发,详细论证了“网络化自组织”“开放共享体系架构”“AI享有自主决策权”是未来军事智能指挥控制发展的必然方向。部分专家从军事指挥控制体制和装备研制体系的合理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缺陷和不足等方面出发提问质疑,论证“层级化指挥”“安全可控优先”“人掌握最终决策权”是军事指挥控制的主要模式。

大家一致认为,“组织形态的范式选择”“体系架构的哲学平衡”“最终决策权的归属”是指挥控制领域的三项核心问题。从技术角度看,“网络化自组织”“开放共享”“AI决策执行”观点与“层级化指挥”“安全可控”“人类决策执行”观点对立,但是从军事作战宏观需求出发,上述观点是不同层次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可以实现有效融合。面向具体场景,结合人机环境开展军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是未来智能指挥控制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集群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突破,必将催生适应未来智能化战争的新型指挥控制范式。

会后,专家们赴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智能博弈重点实验室实地考察,了解巨星座系统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智能软件工厂、人机交互技术发展情况。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