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9.01
8月28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主办的燃料电池汽车“换氢”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聘教授杨福源担任执行主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助理研究员马瑞海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电动重卡换电产业促进联盟秘书长李立国以“面向长途重载货运的氢能交通交能融合方案”为题,提出了换氢换电融合模式的发展思路与架构,阐述该模式在降低成本、提升适用性、保障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及智能运维体系。上海杰宁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东雨作“氢能革命中换氢技术的展望与挑战”报告,分析了当前氢能产业痛点,从安全、效率、成本等方面说明如何优化氢供应链,以支撑氢能在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并展示了内蒙古乌海换氢示范项目情况。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妍懿以“换氢技术联盟工作进展分享”为题,介绍了换氢模式面临的问题,并分享换氢技术联盟为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换氢模式落地,在技术、标准和法规方面的工作进展。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燃料电池汽车换氢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胡军指出,安全性是换氢模式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目前气瓶标委会正围绕换氢技术路线及相关安全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为风险防控提供支撑。杨福源教授认为换氢换电融合模式具备破解燃料电池汽车现存困境的潜力,能够为产业链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何云堂认为,标准构建是换氢技术落地应用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核心方向,对规范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换氢模式在氢能产业发展中具有广阔潜力,是氢能领域值得重点探索的方向。安全性作为换氢技术路线落地的关键前提,既是实践中需优先保障的核心问题,也是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着重攻克的重点任务,监管部门与产业链企业应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监管体系。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