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新技术与多学科协同策略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8.29

8月26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防痨协会主办的耐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新技术与多学科协同策略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刘剑君担任执行主席,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药理学系副主任祝小云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李海潮以“CAP病原构成演变趋势、耐药现状及应对策略”为题,介绍了CAP病原构成和耐药情况的演变情况,以及如何通过治疗策略的调整和疫苗的研发应对不断升级的耐药情况。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医师吴安华作“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12358策略”报告,提出构建“三位一体”防控体系,以接触预防、环境清洁消毒和手卫生依从性为核心策略,呼吁建立覆盖医疗—农业—社区的耐药监测网络。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研究员吴雪琼以“耐药结核病的分子检测和基因测序研究相关探索”为题,指出结核病耐药诊断已实现从传统表型检测向分子精准诊断的跨越,显著提升了早期诊断效率,但仍需加快POCT技术研发,推动多靶点检测体系智能化、一体化,构建耐药突变共享数据库,促进新技术临床落地。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病原诊断、耐药监测、临床治疗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沈宁聚焦呼吸科真菌感染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全球发病率上升、耐药性加剧及混合感染增多给诊疗带来严峻考验,需通过多维度防控与精准诊疗策略应对。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医师陈园园,回顾耐药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革新性进展,通过循证依据强调其高效安全性与临床可行性,呼吁通过精准诊断、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用药,推动短程治疗方案在国内落地。

大家一致认为,耐药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已进入“技术驱动、多科协同、系统攻坚”的新阶段,应以多学科协作机制为支撑,以政策保障与资源下沉为依托,全面提升防控效能。要强化感染科、呼吸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学及疾控机构的全链条联动,打破“诊断—治疗—管理”环节的信息壁垒。通过多方合力,以预防为中心,既抓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又抓好感染防控,构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的全周期防控体系,为终结耐药呼吸道传染病威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