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8.14
8月1—3日, 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以“青春正当时,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由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承办。会议旨在推动化工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参与科技强国建设,帮助学术界和产业界更加系统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提升我国化工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大会由清华大学教授徐建鸿、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罗勇、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何宏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赵亮担任大会主席。来自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研讨交流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以及探讨青年如何紧扣时代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实现成长成才。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衍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方向晨在致辞中提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迈入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希望化工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全面参与科技强国建设。
徐建鸿在致辞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工作委员会将为化工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更高效的“贯通式”交流平台,青年学者要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领,锐意创新进取;矢志不渝奋斗,勇敢追求卓越。
金衍在致辞中表示,青年学者应积极参与石油由能源属性向资源属性转变的战略布局,创新低碳绿色高效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发展绿电绿氢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为打造石油生产高端油品、高端化学品、高端材料做好技术储备。
费维扬院士作题为《创新驱动、推进双碳》的大会报告,徐春明院士作题为《双碳战略下能源化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大会报告。针对青年人才共性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段学志、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罗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姜晓滨、香港大学教授岑浩璋等开展了青年人才成长经历分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晓、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陈卓两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结合自身科研经历谈到青年人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尽快找准选题、定位和目标,借助所在平台发挥和积蓄力量,不拘泥于自身专业和现有成果,开拓思路、不断努力、追求卓越,以青春的名义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将青春的力量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党旗下成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奋斗。全体与会成员喊出“青春正当时,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青年声音,积极推动中国化学工业迈上新的台阶。
闭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骆广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贺高红和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高金森进行了大会报告。
会议设置了反应工程、分离与传递过程、材料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化工过程强化、能源化工七个分论坛,以及女青年科学家、博士后和研究生三个特色论坛。报告者介绍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进展情况,与会者围绕着化工过程的低碳发展、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方面热烈研讨与交流,研讨了“十四五”期间化工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以及青年人才如何紧扣时代脉搏,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在不断深入的讨论交流中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中国化工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