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图象图形大会在西安召开

发布日期: 2024.05.31

5月24—26日,中国图象图形大会(CCIG 2024)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空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承办。来自图像图形领域学术界、产业界300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图像图形学科前沿,把脉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学研各方协同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王耀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长谭铁牛,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孙科,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起峰,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宗本,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空军军医大学校长、少将张思兵,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张艳宁,欧洲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王大轶,上海科技大学教授虞晶怡等专家出席大会开幕式。

大会程序主席、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卢虹冰从大会基本情况、筹备历程、大会亮点等方面介绍了大会筹备情况,本次大会设置34场论坛,参会人数达3000余人。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与陕西省科协合作签约仪式。大会邀请了于起峰、郑海荣、焦李成、王大轶、虞晶怡作主旨报告。

于起峰作题为《极端条件光学测量技术》的报告,介绍了光学图像测量技术的基本情况、应用领域及目前存在的难题。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几年在空间在轨操作运动参数测量,大型结构柔性相机网络测量,飞行器视觉导航等方向上的重要研究进展。

郑海荣作题为《数据智能驱动高场磁共振成像》的报告,首先介绍了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目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随后分享了其团队近期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新进展,最后探讨了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焦李成作题为《物理启发的深度表征学习与优化》的报告,介绍了物理启发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讨论了目前现实物理世界现象、规律与原理,带领与会人员回顾了物理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进展,结合其团队在该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给出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王大轶作题为《航天器序列图像自主导航技术》的报告,针对资源严重受限的深空探测航天器,以观测能力的定量表征为理论创新突破口,以从序列图像中挖掘导航状态信息为关键技术突破口,提出了基于航天器可观测性理论的序列图像自主导航技术,为实现深空探测航天器安全可靠自主运行做出重要贡献。

虞晶怡作题为《生成我们的数字未来》的报告,从历史上对什么是3D的演化着手,讨论了近期构建世界模型工作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他重点介绍了近期 3D 物体/环境生成、数字人生成、运动交互生成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对于 3D 的不同理解及由此衍生出的不同生成策略和适用方向。最后指出,3D生成有望为具身智能的发展,特别是世界模型的搭建,打下核心基础。

 大会设置了25场学术论坛,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人、机器学习、类脑计算、空间信息感知、医学影像、遥感影像等热点领域,聚焦前沿技术,展示最新成果。同期举办了7场特色论坛,分别为图象图形战略研讨会、航天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论坛、女科学家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奖励论坛、年度学科发展报告和CSIG英文刊论坛。2场企业论坛,主题分别为“大模型时代的图象图形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和“芯有灵犀 智创未来”,聚焦前沿热点及趋势,交流领域发展新思路,深入呈现图像图形领域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的最新成果。

大会同期还设置了200余项成果和海报展示,集中展示前沿核心技术及应用成果,促进图像图形学术、技术成果及产业交流合作。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