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

发布日期: 2023.07.31

7月28—3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东北大学主办,辽宁省科协、沈阳市科协、东大有色固废技术研究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省有色金属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辽宁沈阳召开。年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有色金属科技前沿和绿色、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综合性、高水平学术交流,突出学科交叉、服务产业经济,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原会长陈全训,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辽宁省科协党组书记张春英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柴天佑、谢建新、黄小卫、潘复生、聂祚仁、冯夏庭、柴立元、沈政昌、王向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清侠,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池汝安,南非工程院院士伊恩.克莱格(线上),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廷安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1500余位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学会理事长贾明星主持。

陈全训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今年上半年的运行情况。他指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陈全训希望大家注重全球变局对行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布局,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加强成果应用和人才培育。

冯夏庭表示恰逢百年校庆之际,本届年会的举办既是为校庆增光添彩,也是学校与各兄弟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深化交流互动的机会。他简要介绍了东北大学百年历史、东北大学及有色金属冶金学科取得的成果。冯夏庭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交流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火花、结出创新硕果,希望这一次盛会成为推动我国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张春英在致辞中表示,百年校庆是东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辽宁的一件大事,她介绍了辽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尤其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钒钛、低铁型钒钛磁铁矿资源,发展前景广阔。东北大学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服务辽宁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春英表示希望以此次年会的召开为契机,推动辽宁有色金属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加快辽宁创新发展崛起进程,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

上午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潘复生、聂祚仁、柴立元,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主任吴斌等院士专家出席大会并分别作了题为《工业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工业智能》《双碳背景下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材料流程工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绿色冶金创新发展潜力分析》《飞机结构设计选材与应用》的报告。报告内容涉及人工智能、镁合金、材料流程工业、冶金、飞机结构设计等多个领域。

下午大会报告环节,东北大学教授张廷安、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华北理工大学校长张福成、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史玉升、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院长韩恩厚、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赵跃民、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严大洲副总工程师、中南大学孙伟院长等专家出席大会并分别作了题为《特殊冶金的研究进展》《冶金炉热过程非线性强化与节能减碳技术》《海底钻机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铁路轨道用奥氏体钢研究进展》《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研究与应用》《碳化硅陶瓷复杂构件3D打印技术及应用》《镁合金的腐蚀与表面处理——原理、方法、应用与趋势》《煤炭高效干法分选与矿物筛分研究进展》《硅在光伏、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氧化矿类型关键矿产浮选界面化学调控理论及实践》的报告。11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内容涉及冶金、海洋矿产资源、铁路轨道用钢、3D打印、硅等多个领域。

年会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的有色金属领域覆盖面最广、学术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本次论坛共设立主会场、22个分会场和2个专题论坛,内容涵盖有色金属地质、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制备与加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