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11.11
近日,由哈尔滨市科协主办的2019年哈尔滨科普体验行活动落下帷幕。今年共开展7期主题科普活动58场次,免费接待哈尔滨市民及青少年5500余人。
为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展教功能,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哈尔滨市科普工作品牌,实现“十三五”末哈尔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的目标,哈尔滨市科协以“体验科学、享受科普”为主题,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连续4年举办科普体验行活动,吸引广大市民走进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体验中接受科普教育,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2019年4月至10月,哈尔滨市科协联合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黑龙江省天文学会天文馆、哈尔滨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园、哈尔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市规划馆、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哈尔滨极地馆共9家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2019年科普体验行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区、县(市)科协积极响应、广泛宣传,号召市民踊跃参与,各科普教育基地精心筹划,为广大公众搭建了多元化的科普平台。哈尔滨市科普体验行活动已经成为了全省、全市科普工作品牌,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广大市民及青少年在科普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森林与人类、森林与生态、森林与动物、森林与植物等主题展厅,展馆通过微缩景观、动、植物标本、科普展品、图文展板、多媒体影像等方式为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科学画面,让大家在参观中了解并探索了自然科学带来的独特魅力和视觉冲击。
在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广大市民及青少年就被浓郁的科普氛围所吸引,活动前,科普讲解员就城市地震的形成、公共安全及应急逃生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使大家更加深刻的认识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基本常识。讲座结束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地震带微缩展区、模拟地震展区,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图版、宣传片,动手操作模拟地震演示,使公众更加清晰直观的认知了地震的危害,增强了市民的科学防范及自救意识。
在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广大市民及青少年在科普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锦绣龙江、地质矿产、岩石矿物、地质环境、地层古生物、恐龙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共七个展厅近千种展品及标本,通过声、光、电、虚幻、4D等多媒体影像进行展示,结合科普科普讲解员生动细微的讲述,让大家对自然科学、自然生态、自然资源、地理矿产、生物进化等科学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在黑龙江省天文学会天文馆,广大市民及青少年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浩瀚的宇宙及太空,感受太空科技的巨大冲击力,同时通过科普讲师的精彩专业的讲解,结合多媒体演示、亲身体验,广大市民及青少年被天文科技深深吸引。
在哈尔滨市农科院,广大市民和青少年通过参观现代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使公众对农业科技发展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开展农业徒步活动、生态采摘活动,让广大市民及青少年放归田园,体验收获的乐趣;通过开展青少年农业动手技能培训,让广大青少年全面的认知了农作物及农业科技带来的快乐体验。
在哈尔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所,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分别参观了综合科研实验室、智能园林温室,科研景观温室及近百种珍稀科研物种。在参观过程中,科普讲解员向公众讲解了植物品种引种、驯化;园林绿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城市园林生态、植物保护研究;园林绿化土壤的监测、改良;园林绿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园林绿化科学技术等科普内容。在动手实践环节,广大市民及青少年走进园林绿化科学实验室,在实验员的指导下,市民们亲自动手操作科研仪器,开展生物科学实验。通过听讲解并结合动手实验操作,让广大市民对城市生态发展、园林绿化设计等领域有了诸多认识与了解。
在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通过图文展板、听取讲解、观看现代化数字沙盘展示和生动影片等,对哈尔滨市历史人文、城市建设、旅游资源等方面知识有了更加广泛而直观的理解。一幅幅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映射在广大市民及青少年心中。
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在园区科普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主题馆舍,与珍稀动物近距离接触,听取了工作人员专题科普项目讲解,进一步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习性的了解,培养了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哈尔滨极地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在场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海洋生物世界,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场景展现在大家眼前。通过生动形象的科普讲座、多媒体演示、场馆参观、表演互动等环节使大家对海洋生物、极地动物、自然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
黑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