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说”上新
“医学有温度”专场活动在北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4.11.10

“科普中国说”再次上新重磅活动!10月29日,“医学有温度”专场在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王岳,北京朝阳医院教授陶勇,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王韬围绕医学人文主题作精彩演讲,从不同角度分享对“医学温度”的理解和实践,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温情的互动对话。

演讲前,五位专家受聘成为科普中国专家并获得“星光讲者”称号。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活动中,郎景和院士以“奥斯勒与医学的真谛”为题,讲述医学人文之父威廉·奥斯勒的生平和思想,强调医学人文在当下具有更特别更深刻的意义。郎院士深情回忆了林巧稚医生保持了一辈子的工作细节:“把听诊器在手里先捂热了,然后才放到病人身上”。深刻凸显了医学领域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王一方教授与现场观众探讨了医学在抚慰人类痛苦中的作用。他提倡医学应超越技术层面,关注患者全面需求,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他强调,医学人文,要以人心抵达人心,以人心换人心,人情温暖人情。

王岳教授则从“医学的速度与温度”出发,围绕医患关系、医学人文精神、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等多个方面,对当前医疗领域问题分享了自己深刻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我们医学今天应该反思了,是什么阻碍了温度,是速度,速度太快了,快到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关注温度”。

陶勇教授分享了他在眼科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对儿童眼病的深切关注。他强调要利用像人工智能这样先进的技术,让我们的诊疗变得更有效率,更高效。

王韬教授讲述了他作为一位急诊医生在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感人故事,以及他对创伤医学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强调中国医者和中国患者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医学人文宣言,期待“生命有痛,有你真好”可以成为中国医者、学者乃至社会与国际的共识。

“科普中国说”是为科技工作者展示自我而搭建的科普演讲平台,通过“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方式向公众展现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的风貌,自2022年启动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本期“医学有温度”专场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华医学会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华医学会科普部承办,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宏志中学的学生和科普爱好者200余人参与现场活动。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