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6.06
6月5日下午,与院士对话,以“地信造峰,开启‘地理空间智能’新时代”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本次活动作为“科学与中国”浙江行——“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走进湖州活动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参加并作交流分享。浙江省湖州市科协相关分管领导主持,湖州市自规局、市测绘院、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协会及有关高校、企业的专家代表等50余人参加。
周成虎以《用大数据认知世界》为题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地理遥感、时空大数据等技术在应对生态环境、社会智能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并对湖州市“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及产业服务方向作进一步指引。
周成虎认为,时空大数据为地理学研究地球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与新思路,是当今信息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如今已经进入了全数字化、科学融合的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现代科技重器,利用我们的大型遥感,在时空大数据领域,一定能够把数字湖州的故事讲得更美更生动。
湖州市自规局作为“地理信息+”产业链链长单位,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介绍了湖州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强调地理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引擎,湖州市将深化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国际地理信息学院、地球磁场大科学装置等建设,加大地信产业招商引才、培育发展力度,推动高标准国际地信城创建,带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全面起势,深入推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跨界融合发展。
现场,与会专家围绕地理遥感测绘、时空智能、生态环境、数字城市建设等产业重点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畅所欲言,共话发展,气氛热烈。
刚结束非洲之行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科技工作者学会理事长倪涵,围绕非洲之行所见、所闻、所感,抛出湖州“地理信息+”产业国际化的建议,引发讨论。周成虎表示,“地理信息+”产业需要“出海”,但“出海”的方向、模式、路径需要研究。
浙江省湖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持续打造“科学咖啡馆”系列活动,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促进跨界交流合作,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科协力量。(湖州市科协)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