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10.19
近日,2023年“奋进科普新征程”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筑梦航天”主题联动科普活动公布了入选的优秀科学教育资源,浙江省科技馆叶影、叶洋滨、赵国治、张智博等设计实施的《科技馆深度看展品之火箭升空知多少》科学课程,杭州市临平科技馆汤凌、肖品创作的《遥感卫星是如何识别地面物体的呢?》科学课程,温州科技馆展览教育部周婷婷创作的《我的小火箭》科学课程成功入选2023年“筑梦航天”优秀科学教育资源。
本次活动共征集到“筑梦航天”主题科学教育资源112个。经邀请专家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优秀科学教育资源20个。
浙江省科技馆《科技馆深度看展品之火箭升空知多少》课程内容将宇宙遨游展区的火箭发射展项和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中《用气球驱动小车》涵盖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两者相互对应、互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采用研学一日营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火箭发射展项体验学习、火箭模型的组装观察、气球火箭、空气火箭、水火箭的实验设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空气火箭、水火箭的基本原理跟真正的火箭发射是一致的,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火箭发展历史,自主设计探究火箭小实验,分析影响火箭发射的因素,提高学生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临平科技馆《遥感卫星是如何识别地面物体的呢?》科学课程从生活实际应用案例着手,通过人眼识物与遥感“天眼”识物的知识迁移对比,实践应用三个环节,将基础科学知识点串联起来,了解航天遥感技术识别地面物体的原理并学以致用,加强深化科普效果。
本课程走进航天企业,将小学高段及初中生对电磁波、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等知识点与尖端航天技术应用场景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真切的属于自己的“航天梦”。
温州科技馆《我的小火箭》科学课程将科技馆展品《中国航天器家族》和学校课程涵盖的知识点“不同结构的功能与作用”“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火箭各个结构的作用。
在探究过程中,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形成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小火箭”也鼓励着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来源: 省科技馆、温州市科协、杭州市临平区科协)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