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低碳城市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

发布日期: 2023.11.09

11月5日,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市科协主办的第二届低碳城市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浙江大学、杭州市科协、省市相关学会、科研院所、区县(市)科协等120余人参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主席杜祥琬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科学论证的自主承诺,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双碳”工作的重大意义,对碳达峰碳中和保持战略定力。当前,我国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综合效率偏低三个突出问题,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面临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挑战。因此,要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的达峰原则,鼓励已达峰地区的碳排放不再增长,鼓励碳排放处于平台期和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实现达峰。

杜祥琬院士强调,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在达峰的基础上,持续采取降碳、脱碳、碳移除等措施,加快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进程。构建减污与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建立健全与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城市作为重要的行动单元,在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碳中和目标达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全球碳中和的关键所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联席主席王金南在报告中谈到,世界城市目前的碳中和目标总体上是雄心勃勃的,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世界各地至少826 个城市和103 个地区采用了净零排放目标。

“当前城市双碳政策大多关注的是城市地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 范围二),忽略了城市边界和管辖范围外的间接排放(范围三)影响。”王金南院士指出,若将范围三排放排除在外,低估了城市的碳排放量,则不能描绘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全貌。其次对政策制订也会产生一些误导,可能会使政府的注意力仅集中在几个大型生产设备上,忽视对低碳消费的宣传和公众参与减排的鼓励。由此,王金南院士提出要坚持“提效率、优能源、强生态”三大碳中和战略,关注能源、交通、建筑等七大净零转型领域,开展零碳产业、零碳旅游、碳中和产品等十项行动计划。

据悉,低碳城市发展论坛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搭建“政产学研资用”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坚持每年举办,注重成果转化。(来源:杭州市科协)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