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1.22
2023年以来,天津市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动员天津市近20万名科技志愿者和4500余支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以科技惠民、科学普及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志愿服务,助力科技经济融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武清区科技馆馆长、国网天津武清公司“碳”路者科技志愿服务队、天津中德物理创新与应用科普基地“薪火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分别作为先进个人、团队和项目代表被中国科协选树为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武清区科技馆馆长作为武清区科技馆志愿服务队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热心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更多的群众认识科学、了解科学、热爱科学。近年来,带领团队累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科普大篷车”足迹遍布武清240个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军营等,受益群众达6万人次。2021年,团队获得全国十佳科技志愿服务队先进典型,本人获评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
“碳”路者科技志愿服务队由国网天津武清公司联合区科协、风电光伏电厂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专业人员组建而成。团队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引领,致力于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居民低碳生活意识。近年来,团队累计提供技术咨询500余次,开展现场支撑服务300余场,举办知识讲座3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6万余份,为服务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了力量。
“薪火科普”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天津中德物理创新与应用科普基地于2018年创立的特色项目,主要面向全国远离大型科技馆的郊区、农村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体验活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群体的科学兴趣和科学家潜质。发挥优势,推动科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发挥高校技术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自主研发了便携式物理科普仪器30多种,拥有国家专利53项,成果转化22项。统筹资源,搭建科普育人阵地。依托物理实验室及物理科普基地,项目团队与天津、新疆和山西等地区的社区和中小学共建12个“流动科技馆”作为校外实践阵地,与24个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长期科普合作关系,指导大学生志愿者组建“薪火科普团”,定期开展科普活动。探索新模式,延伸志愿服务触角。利用大学生志愿者寒暑假返乡的契机,让大学生携带科普仪器,把创新的科普宣讲和科学仪器体验活动带回家乡,并积极组织和培训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推广活动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担当,将科技志愿范围拓展到全国各个地区。
天津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