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9.27
金秋九月,绿城南宁喜迎盛会。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20周年。9月22—23日,由广西科协、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东盟工程科技院、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工程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以“聚焦工程科技创新 共促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邀请中外嘉宾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和各项议题开展深入交流探讨,为建设中国—东盟国家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现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廖品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东盟工程科技院外籍院士龚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彭静,吉隆坡国际大学副校长(学术)诺海沙·宾蒂·诺丁,拉曼大学副校长钟志强,东盟工程科技院院士、吉隆坡建设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志辉,中国农机学会秘书长赵凤敏等领导、院士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多家政府机构、智库单位、高校、学会、企业代表等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届论坛。论坛由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纳翔主持开幕式,东盟工程科技院院长、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李志康、香港科技协进会会长冯威棠、澳门工程师学会会长胡祖杰作为特邀嘉宾通过视频致辞。
廖品琥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二是聚焦重大项目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先进工程技术转化应用;三是聚焦科技人员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工程科技人才成长。
廖品琥致辞
龚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东盟各国工程界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中国工程界与东盟各国工程界不断深化工程领域联合攻关,深化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深化工程技术转移合作,深化工程科技人才交流,汇聚创新资源,加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共建中国—东盟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龚克致辞
论坛上,院士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围绕论坛主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了题为《无人农场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作了题为《中国东盟水安全国际合作进展》的主旨报告,东盟工程科技院吴晖锽院士作了题为《综合进化博弈论和生命周期能源解决方案解决碳挑战》的主旨报告,欧洲科学院陈俊龙院士作了题为《新型人工智能发展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的主旨报告,着眼长远、分享智慧、凝聚共识,为中国与东盟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合作和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罗锡文院士作报告
胡亚安院士作报告
吴晖锽院士作报告
陈俊龙院士作报告
在开幕式现场,聚龙集团印尼公司、老挝广西商会分别与华南农业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合浦县惠来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达成了项目合作意向,签订了《印尼水稻生产智能化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建设协议》和《老挝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秘书长赵凤敏向广西合浦县惠来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授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企业服务站”牌匾,多方成功合作,论坛成果丰硕。
签约仪式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企业服务站”授牌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智能农机技术与智慧农场建设研讨会、流域水生态与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研讨会和工程师互认与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研讨会3个分论坛。同期还举办了第19届泛珠三角区域科协和科技团体合作联席会议和广西科学年会等系列活动。
中国—东盟工程论坛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常设高端论坛之一,积极关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构建桂、港、澳及东盟地区科技社团之间交流互动常态模式的学术与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经过11届的持续汇智与合力打造,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智库定期交流的品牌盛会与高端学术品牌。本届论坛在促进中国—东盟工程界信息共享、增进企业互动了解、推动学术与科技交流、加强工程项目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李绿叶 编辑:方一舜)
广西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