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学术资源开放共享沙龙“产业级大模型开发与应用”专场活动举办

发布日期: 2023.11.06

11月3日,围绕“产业级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主题,首都学术资源开放共享沙龙专场活动在海龙大厦召开。活动由北京市科协指导,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科协主办,中关村人才协会、海龙楼宇科协承办。

活动邀请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蔚,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张成文,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陈娜,上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江智浩作专题报告。来自中国科协、中国科学家杂志社、军事科学院、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华胜天成、华图教育等机构、企业的20多位专家参与了沙龙研讨活动。

叶蔚在《大模型训练与测试》专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大模型训练与测试技术难点和痛点,展示了其带领的北大专业团队在大模型训练和测试研发成果以及最新国内外成果性能对比。张成文以《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为题,从生产力形式和模态的角度带大家了解大模型在各个产业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从原生基础设施向业务层输出生产力概念等观点。陈娜作《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器人交互》专题报告,分析了从人机交互的角度看待大模型应该承担何种角色,进一步论证应更好解决人驾驭机器而不是机器驾驭人的问题。江智浩以《数字孪生在大模型时代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智能诊断辅助系统在医疗行业的前沿应用案例,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脑卒中康复辅助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

基于“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主题,北京钱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康睿,京师数据(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毅巍,大橘为重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总编剧武聪,北京你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吉喆围绕大模型在影视、文旅和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各种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并提供应对思路。

本次沙龙聚焦产业级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搭建了人工智能学者、从业者和应用者的交流平台,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助力产业升级和变革,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营造北京市大模型创新合作、应用落地的良好生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