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3.13
全国两会召开,中国植物学会多位科技工作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会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代表、委员们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种康:推动原创研究核心问题在评价体系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当前的评价体系中,人才“帽子”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开展原创性研究的动力。评价体系如果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大家不管一个问题是否真正有原创意义,对于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大家担心失败,都不敢去做,长此下去,何来原创?种康建议,在年轻人的培养上,需要综合各方面的项目类型,科技管理部门需要思考如何能够统一不同的渠道,支持一些重点的项目,而不是把项目变成“帽子”;推动原创性或是‘无人区’的研究,需要有正确判断力或较高标准判断力的一群科学家,形成了良好的评价体系,构建推动原创性研究的评价生态环境;必须有源头理论和前沿技术或是‘底层技术’开展研发,在农业科技发展中,要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把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数学算法等各个学科最前沿的技术原理思路用到解决农业瓶颈问题上,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晓风: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需提速落实
近几年,国际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我国相继发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基因编辑植物产业化前的安全评价有了明确的政策法规依据。而在基因编辑动物政策方面,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农业用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制定工作,并在2023年6月进行意见征集,但由于指南尚未正式发布,目前基因编辑动物的研发单位只能按照转基因动物进行安全评价和申报。曹晓风建议,尽早正式发布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助力企业规划相关的产业化路径;基因编辑动物的安全评价应基于个案分析的原则,简化安全评价的数据要求,并优化申报流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研发单位减负;应启动对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后向产业化应用过程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为基因编辑动物的产业化做好准备,在政策层面为基因编辑动物产业化指明方向并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 任海:保留自然保护地内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已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制度也已初步建立。然而,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任海建议,一是保留自然保护地内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不改变其生产空间属性,不调出自然保护地,科学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并对相应地块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管控;二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测和研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的生态效益评估体系,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让国际认可中国30%的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为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3030目标”提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支撑;三是建立自然保护地内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协调机制,建议国务院建立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相关部门在内的协调机制,由自然资源部统一协调。
全国政协委员 孔宏智:科学开发食物资源,打造特色产品金字招牌,践行“大食物观”
我国生物资源和食物来源丰富,驯化和引种进一步丰富食物的多样性。随着农业科技特别是栽培养殖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好的品种被引入,形成了“新土特产”。还有更多的、尚未形成规模的、非常小众的食物类型或品种,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但尚未得到驯化和改良。随着大食物理念的不断普及,它们都会得到大家的关注。孔宏智建议,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地方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地方食物资源进行系统清查和研究,解决能不能吃和如何吃的问题;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特色品种,或转移转化相关科研人员成果,培育形成新的种养模式和经济生长点;对已经形成规模的土特产品,鼓励以市场为导向、品质为根本,做出或者擦亮其金字招牌,拓展销售渠道和范围,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加强监管,处理好野生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引种驯化和生物安全防控之间的关系;推进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和美乡村建设有效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 刘宝:让废菌包变废为宝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但目前废菌包污染成为食用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制约因素,对食用菌废菌包进行依法、依规、科学的无害化处理刻不容缓。刘宝建议,地方政府、企业和食用菌栽培户共同努力,形成一种长效废菌包治理机制,对食用菌废菌包进行再利用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无害化处理;加强科学技术支撑,设立废菌包综合利用研发专项,鼓励科研单位和环保企业对食用菌废菌包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研究,解决食用菌废菌包再利用问题;加快相关管理制度及标准制定步伐,出台食用菌废菌包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和执行标准,推进其综合利用法治化、标准化进程;设立食用菌废菌包的综合治理项目,优先立项审批废弃菌袋和菌糠综合利用项目,研究农户废菌包的环保处理政策,确保废菌包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全国政协委员 戚益军:提高耕地自主经营效益 促进共同富裕
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食物生产和供应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面临种植结构不合理、经营效益不高、补贴政策不精准、农民收入有限等问题,亟需通过制度、技术、平台等方面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创新经营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共同富裕。戚益军建议,在优化种植结构方面,要以大食物观为引导,注重食物在多样性、多元化、高附加值上的高质量供给;在满足粮食生产补贴“三位一体”方面,应当“亩产论英雄”,按照亩均产量和地力保护的达标情况进行补贴,提高补贴资金扶持的精准性和瞄准性;在提高农户生产科技含量方面,要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广粮-经-饲-养的复合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在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方面,要聚焦“谁来种地”问题,打造村集体、农户、企业利益联结体,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 林金星:加大国家储备林建设
树木的生长周期非常长,林农经营山林,面临着投入大、不能获得短期获得经济利益等问题。如果国家政策不稳定,对山林经营和树木生长都会造成影响。调研发现,将林农、村集体手中山林收为国有非常困难,既要考虑国家投入,又要考虑林农利益。林金星建议,在政策方面,应该通过调研对原有的办法进行调整和修订;收储后,还需在国家层面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加大对经营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的投资,同时鼓励各地的建设单位也能给予支持;此外,国家还需抬高国家储备林建设主体标准,保证国家储备林建设主体即有投资实力,又有管理实力,将国有储备林建设好。
全国政协委员 达瓦顿珠: 为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与春青稞不同,冬青稞10月播种,次年7月收获,收获后还可以再复种一季饲草。通过改良冬青稞,可以优化调整西藏的种植结构,既可以实现粮食增产,同时还可改善耕地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冬季植被的覆盖度,为野生禽类提供冬季食物,防止水土流失,实现了“人有粮,禽有草,地有肥,鸟有食”。2023年,西藏自治区粮食产量达到108万吨,主要为青稞的贡献,目前全区已经实现了复种面积超过18万亩。达瓦顿珠表示,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未来要培育适应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种植的耐寒、早熟冬青稞新品种,探索不同生态区域最佳的复种模式,为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同步推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关背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人民政协的34个界别之一。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中,中国科协界委员有43人。
与人民代表大会鲜明的“地域特点”不同,“界别”是人民政协的显著特色和基本组织单元,代表中国社会各界各方面反映愿望诉求。在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委员名单说明中,“界别”这个概念被首次提及。
自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全国政协界别经历了不断地调整优化,形成了今天包括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特邀人士等多类共34个界别,其中就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协界”)。
1948年4月30日,为迎接全国革命胜利到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个方面的热烈响应。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首先倡议召开全国性科学会议并建立全国科学工作者的组织这个倡议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支持和鼓励,同意召开中华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
科代会筹备会议(简称“科代筹”)决定以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的名义发起,邀请各方成立科代筹委员会及促进会。这也是中国科协的前身。
1949年7月13日,科代筹全体会议代表自然科学界选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正式代表15人和候补代表2人,其中包括茅以升、李四光、严济慈等著名科学家。他们代表科技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参与起草《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中国科协及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根本政治属性从此确立。从此,中国的科技社团登上了政治舞台,承担起建设新中国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1950年8月,科代会召开,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会议的469名代表,周恩来作题为《建设与团结》的报告。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全国性科技团体的诞生。
八年后,全国科联党组和全国科普党组联合向中共中央提交《关于建议科联、科普合并的报告》。经党中央批准,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合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周恩来、林伯渠、彭真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等4项决议,包括将这次大会作为中国科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国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统一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协及其前身作为全国政协的发起和组成单位,积极参加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政协的工作和活动。
1978年,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五届全国政协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更名为“科学技术界”。
1988年,在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苏步青等200多位委员联名提案恢复中国科协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得到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推动。
1991年1月,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科协和全国侨联作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的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界”得以继续保留。
因此,在现在的34个政协界别中,同时看到“科协界”和“科技界”。二者既有历史渊源,又分别以人民团体和行业领域的不同身份共同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协界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出过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提案。
相关资料:
中国科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自觉上。
中国科协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和实践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履行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珍惜政治参与机会,刻苦学习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提高政治能力;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成就,坚定捍卫我国政治制度;要提升政治参与质量,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提高广泛性代表性;密切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提高建言质量;积极主动发挥制度化参与优势,把维护广大科技工作者权益与维护人民整体利益高度统一起来。
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中国科协不仅努力成为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始终与国家发展相伴,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步。科协界委员的建言献策,对促进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24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科技界委员和科技工作者在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他指出,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政协委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科协界小组会议上,王怀民、张旭、邱志明、张凤、李志强、肖文交、肖龙旭、杨长风、闵宜仁、李星、魏悦广、曾毅、廖湘科等委员先后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就创新生态网络、科技金融、基础研究投入、科技评价与奖励、人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学会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等科研创新环境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在听取委员发言后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抱负,勇担科技创新重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深入贯彻两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化履职能力建设,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谋划策,推动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切实增强科协界别意识,对科协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共同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科协要针对科协界委员关切的重大议题,系统开展深入调研,精心做好委员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
中国植物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