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嘉年华:打造中轴线上的科普盛宴|2024全国科普日

发布日期: 2024.09.19

编者按:

2024年全国科普日于9月15日拉开帷幕,由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等21个部门共同主办。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要活动包括“千馆展览探未来”“万场报告话前沿”“千万IP创科普”3项重点活动,学会、科普阵地、高校、企业、园区等8个联合行动,以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打造的主场活动。

活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面向高校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公务员和广大公众,开展多层次、分众化的高阶前沿科普,多角度展示我国科技创新成就,展现创新成果背后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工作者风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鼓舞全社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暴雨时节,北京故宫为何会有“千龙吐水”奇观?正阳门箭楼的千斤闸是怎么抬起、放下的?永定门前,“永不落地的无脚鸟”北京雨燕如何休息觅食?

9月15日至25日,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在北京市范围开展。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北京科学中心,一个全新的展览“科技中轴——北京中轴线上的科技”让今年北京科学嘉年华的科技和文化色彩更为浓郁,吸引了众多大小朋友观展体验。

“原来北京中轴线上有这么多‘黑科技’啊!”一位带着孩子观展的年轻妈妈感慨。

北京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科学嘉年华抓住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个社会热点,挖掘展示北京中轴线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讲述中轴线上的科学文化故事,并在全国科普日主场和北京科学中心主场举办了“科技中轴”展览。同时,北京市科协还联合团市委、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铁道博物馆和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科学+相约最美中轴线”系列专场活动,打造中轴线上的科普盛宴。

北京科学嘉年华主场

主场活动:“科技中轴”成首都亮点

今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年初得知“北京中轴线正在申遗”的消息时,做过十多年科技展策展人的北京科学中心策展开发部副部长宋男迪和她所在的团队就开始思考,如何为北京中轴线增加科技价值。

“我们发现,当时,北京中轴线的各类展览中缺少一种科技视角。”宋男迪说,他们以现代科技视角重新审视北京中轴线,先查阅了与北京中轴线科技元素相关的文献,然后重走北京中轴线,实地寻找每个地点背后的科技点,并将科技点与中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标准相结合。

正阳门箭楼千斤闸,是他们最早在北京中轴线上找到的科技元素之一。

“千斤闸是古代力学与机械学的杰作。”宋男迪感慨,闸板系统、贯柱系统、滑车和贯绳系统,不仅使千斤闸坚固灵动,还在细节上体现出安全稳定运行、稳定传输动力的特征。

依照历史资料,策展团队复原了千斤闸的模型。在“科技中轴”展览的“箭楼千斤”展区,公众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贯柱、贯梁、贯尺和滑车,还可以登上高台,通过选择不同臂距的旋转柱,提升中间的重物,体验不同长短、粗细的旋转柱所使用力量的变化,体会力、力臂和力矩之间的关系,亲身感受物理书上关于省力杠杆的相关知识。

在“科技中轴”展览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科技点,如“钟楼传声”展示了北京中轴线起点——钟楼的声学原理;“万宁海通”展示了北京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万宁桥的桥体结构;“景春永固”展示了北京中轴线制高点——景山建筑群“一麻五灰”的防腐技艺。

“整个展览一共有17个展区,都围绕北京中轴线上的科技元素展开,再现了中国科技史、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与人文的特色。”宋男迪说。

她介绍,这次是“科技中轴”展览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之后,它将成为一个长期展览,未来5年都会在北京科学中心展出。届时,策展团队还将继续挖掘北京中轴线上的科技元素,并不断为展览加入更多的新元素。

公众参观“科技中轴”展览

主题专场活动:科学+相约最美中轴线

今年,北京科学嘉年华的系列主题专场活动,也主要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开展。围绕“科学+相约最美中轴线”主题,北京市科协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活动,内容涵盖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科普互动体验活动、科普剧展演、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

北京市科协联合中国铁道博物馆,依托该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开展科普实验、举办科普报告、播放3D科普电影,以“中轴线上的路桥文化”为主题举办“探秘智能高铁”专题展等系列展览,深入挖掘铁路精神、科技与文化内涵。

联合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市科协以“中轴线上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在天坛公园举办专场活动,依托公园古建、古树和观鸟等开展活动。同时举办以“胡同里的科学家”、全国首档科学教育节目“大先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家精神主题展。

联合团市委,北京市科协在北京钟鼓楼文化广场以“穿越中轴线的国韵时空”为主题开展社区青年汇科技探索活动,举办“穿越中轴线”“时钟的奥秘”主题展览,开展科技活动展示、科学梦想嘉年华、科学创意工坊等活动。

联合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协以“京西河畔悦科普 未来科技焕新航”为主题在首钢园举办科普专场活动,通过设置前沿科技、科学教育、自然科学、科普惠民4个领域的打卡环节,打造场景式、互动式、体验式的科普嘉年华。

学生们参加北京钟鼓楼文化广场上的科普活动

其他活动:塑造未来新文明

包括聚焦北京中轴线的各类展览在内,今年,北京科学嘉年华共组织了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600多项活动,动员了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整合资源、开放场地、创新形式,开展展示、宣传和科学教育等活动,重点打造“小而精”“小而美”,接地气、受欢迎,具有首都特色的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

作为北京科学嘉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是北京市科协立足北京城市发展定位搭建的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平台,发起于2019年,旨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在科学传播领域的思想与实践交流、经验与资源共享。

公众在北京科学中心参观

“今年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的主题为‘科学文化:塑造未来新文明’,呈现出以下亮点:合作更加广泛,国际交流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交流更加深入,以线下形式为主;活动更加丰富,新增国际专家讲座、国际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坊等;成果更加突出,将就北京国际科学节联盟的发展探讨实质性合作项目。”北京科学中心主任苏国民说。

据介绍,北京市科协在打造中轴线上科普盛宴、彰显首都特色的同时,还以社会化、组织化、项目化、网络化方式推进全国科普日工作,突出科协特点;围绕全国科普日主题策划活动,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首都科普品牌;统筹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国科协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