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驱动的城市治理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9.29

9月21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的数智技术驱动的城市治理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2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振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黄宁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宇翔、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邓羽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建设综合勘查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中心主任赵海龙以“数智领航—城市治理效能飞跃之道”为题,介绍数智技术驱动的城市治理的宏观构架,以及“数据底座—AI应用—感知网络”三层路径,并以标杆案例实证其治理效能,针对实践中“硬件偏重、素养不足、安全风险”三重瓶颈,提出差异化对策。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数字智慧院副院长赵慧作“面向城市交通数智化治理的实践与思考”报告,提出交通全生命周期数据资产理念,展示“交通数据分析与仿真”“道桥隧智慧管养”两大平台,通过平台实现方案比选、预防性养护,效率提升60%,同时构建“数据资源—产品—资产”闭环,为交通数字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工程范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力以“全景AI碳排放精细化刻画与溯源研究”为题,介绍构建全景AI走航平台情况,并提出调控信号、低碳道路、公交优先等治理建议。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数据孤岛、未来城市治理方向、数字化应用、城市实时监测、协同共治等前沿问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洛阳应急管理局二级调查员王文可认为城市需加强“体制统筹+感知网络+AI模拟”三位一体建设,把内涝与地震从被动救灾转为主动预判与精准响应。上海莘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魏巍认为数据信息的加密及应用对于智慧平台非常重要,无人驾驶数据也是数智交通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理工学院副教授郭皓琳认为全景AI碳排放需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建的可持续观测网络。

大家一致认为,以数智技术构建“感知—推演—响应”闭环,可将城市治理从“经验响应”转为“数据预判”,但必须破解数据孤岛与保密红线。建议推广“低成本众包+本地标定”模式,让碳排放、交通孪生平台在脱敏后跨城复制、向市民开放,实现多元共治与可持续运营。

会前,专家们赴首钢工业园区实地考察,了解智慧工地管理云平台系统核心构建技术、应用智慧技术等新型数智化城市治理技术及平台服务情况。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