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9.10.28
各有关单位:
按照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有关工作安排,定于2019年10月30日-11月1日组织项目陈述答辩。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时间:10月30日-11月1日,每日9:00-12:00,13:00-17:45进行陈述答辩,具体答辩时间安排参见附件;
地点:铁道大厦(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102号)。
二、参加人员
答辩人1人,陪同人员1人(共2人)。
三、陈述答辩方式
1.英文类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每个申报项目陈述时间为8分钟,中文类期刊每个申报项目陈述时间为7分钟,均采用PPT(office2007兼容)幻灯片形式。
2.专家提问,陈述单位进行回答;英文类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每个申报项目问答时间为7分钟,中文类期刊每个申报项目问答时间为5分钟。
四、陈述内容
陈述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一)英文类期刊
1.项目规划可行性。对标本学科国际一流期刊,从学科定位、稿源情况、主办单位实施条件等方面,概述申报项目的规划合理性和创新性。应明确概述是否符合本项目的优先建设领域。
2.学术影响力。从作者国际化程度,对国内外重要科学机构和科研成果的覆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近三年刊载内容进行概述。可提供期刊代表性成果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情况。
3.办刊团队。从主编、编委会和编辑出版团队等方面,概述办刊团队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在办刊过程中发挥的相关作用。
4.出版和传播能力。从规范性、快速性、差错率等方面概述期刊的基础出版能力;从传播平台、传播渠道、采编平台、传播效益等方面概述期刊传播效果。
5.版权和出版伦理。主办单位是否具备完善的自主版权管理体系,与国内外出版商的合作情况。近5年内遵守出版伦理规范相关情况。
(二)中文类期刊
1.项目规划可行性。从发展定位、主办单位办刊支持等方面,概述申报项目的规划合理性和创新性。
2.专业影响力。对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基础研究类),行业内新成果、新进展、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重要工程技术开发成果(工程技术类),或代表性报道(科学普及类)的刊发情况;近2年(2018-2019)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或报道所具备的学术价值、传播效果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期刊整体学术声誉,包括但不仅限于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对本刊的收录情况。
3.传播和运营能力。包括出版市场运营能力、融合发展和服务读者能力、数字化传播能力,国际化影响力等方面。科学普及类期刊还需汇报在培养和凝聚优秀科普作者队伍方面的成绩。
4.出版伦理。基础研究类和工程技术类期刊应对本刊近5年内对出版伦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概述。
(三)高起点新刊
1.项目规划可行性。从学科定位、作者群基础、预计载文量、主办单位对办刊支持等方面,概述申报项目的规划合理性和创新性。应明确概述是否符合本项目规定的优先建设领域,以及参与创刊单位在本学科中的学术优势。
2.基础办刊条件。对标本学科国际一流期刊,概述办刊宗旨和主要发展建设方向;对照《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相关规定,概述本刊是否符合宪法规定、是否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3.国际化办刊条件。主编和编委会的学术水平、国际分布和影响力;编辑队伍的国际化办刊能力,编辑队伍国际化业务培训和引进人才情况,以及对国际化学术期刊的运营经验和能力;主办单位与国际出版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情况。
(四)集群化试点
1.项目规划可行性。对标世界一流期刊集群,从集群发展目标、规模及质量水平、代表性期刊表现等方面,概述申报项目的规划合理性和创新性。应明确概述集群在领军期刊项目规定的优先建设领域的学术优势。
2.学术影响力。从作者国际化程度,刊发内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群内旗舰期刊和代表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概述。可提供群内期刊被国内外高水平数据库收录情况。
3.集群化运作机制。从体制机制保障、出版传播能力、管理运营机制、数据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概述集群化、集约化运作对集群内期刊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五、具体要求
1.请各申报单位按上述要求做好陈述答辩准备,为保持答辩场所秩序,请勿在答辩期间私自向评审递交任何纸质材料;
2.本申报通知将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重点项目管理数字平台发送至各申报项目联系人邮箱,请各申报单位于10月28日前按照邮件要求,点击链接注册答辩信息;
3.请各申报单位将陈述PPT以U盘方式存储,在陈述答辩前交由工作人员处理;
4.本次评审分为六大类38个评审组。其中,英文类期刊项目评审时间为10月30日;高起点新刊、中文工程技术类期刊、中文科学普及类期刊、集群化试点项目评审时间为10月31日;中文基础研究类期刊评审时间为11月1日。
5.请各申报单位参加答辩人员于答辩时间前30分钟到达铁道大厦一楼大堂签到。迟于答辩时间到达,视为放弃项目申报资格。确有特殊困难不能在规定时间参加答辩的,可提前自行与本评审小组内其他项目协商调换,并报评审工作办公室批准。
六、咨询方式:
联 系 人:田瑞强 焦一丹
联系电话:010-58882537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代章)
2019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