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柯平:科技期刊须强化办刊主体性和论文数据本土化!

发布日期: 2025.04.21

编者按: 

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述评

科技期刊是展示、交流、传播科研成果的学术载体,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进,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引领力、人才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我们特别开设“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述评”专栏,旨在探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和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力求广泛凝聚共识,为我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厘清前路、谋划新篇。

科技期刊须强化办刊主体性和论文数据本土化!

——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述评⑤

2024年,美国颁布行政命令,对特定国家与美国敏感个人数据和政府数据相关交易进行审查和限制,引发了科研界对数据库访问受限的担忧。假如说,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PubMed数据库因这一政令禁止中国访问,必将对我国的科研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更凸显数据主权和安全在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意义。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涉及数据体量大、类型多、更新快、价值高,与科技发展和科技安全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快速跃升,但依然陷于“文章发出去、期刊买进来”的尴尬处境,科技期刊办刊主体性和论文数据本土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办刊主体性,简单来说,就是科技期刊要有独立的学术判断和运营能力,也就是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在引领学术创新、加强国际传播、优化运营管理等方面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国外科技期刊在办刊上具备很强的主体性,在学术定位与选题的前沿引领、同行评议的规范性与透明度、出版模式与技术创新、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等方面自主进行多元探索,掌握主动权。

论文数据的本土化,不仅是能将期刊的论文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环节保留在国内,减少对外部数据服务的依赖,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研数据链,促进科研数据的共享和再利用,大大提高科研效率。

反观我国科技期刊,在办刊主体性、论文数据本土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办刊主体分散。主体分散意味着资源分散,不仅制约了在选题策划、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充分协同,也导致与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竞争时处于劣势。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借船出海”,严重影响了自主办刊能力的发挥。

第二,优质稿源不足。我国高影响力期刊数量不足,载文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内论文发表需求,国内科研人员论文大量发表在国外期刊,造成高质量科研成果和论文数据外流,为国家科技信息的安全带来隐患。

第三,人才队伍薄弱。科技期刊编辑是具备专业知识和运营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编辑人才缺口很大。与国外知名期刊或出版集团相比,国内科技期刊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运营能力欠缺。我国很多科技期刊主要依赖政府资助、版面费等传统收入来源,缺乏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强调科技期刊办刊主体性和论文数据本土化,最核心也最紧迫的目标,是建设自主出版服务平台和数据存储平台,减少对外部出版和数据服务的依赖,既提升学术自主性和话语权,也降低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维护国家的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

当然,强调科技期刊办刊主体性和论文数据本土化,绝不意味着中国要关上期刊出版国际合作的大门。相反,开放合作仍然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始终鼓励和支持科技期刊与知华友华的全球学术界、出版界保持友好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加快基于开放科学理念的科技期刊出版、传播,以及论文数据存储、共享等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