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5.16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科技工作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他们以智慧为炬,照亮未知的探索之路;以创新为帆,驱动时代巨轮破浪前行。
值此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我们推出【5·30专栏】,记录前沿探索的灼灼光芒,载动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展现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的时代风貌,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
人间五月春未尽,夏初临我们将迎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关于这一天你知道多少?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一重要讲话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方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之群情激昂。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也为彰显对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敬意,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2016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回望来时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只争朝夕,交出了一份不负时代、无愧人民的答卷。
1956年,当“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回荡在祖国大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我国的科技事业开启了崭新篇章。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图为1970年初,科研人员在厂房内测试“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8年,“科学的春天”悄然而至,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胜利建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第一生产力”的前沿阵地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985年2月15日,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笃行不怠、砥砺前行,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天眼”(FAST)开放运行,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中国高度”不断刷新。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那一刻,74岁的叶培建(左一)静静走到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的身后,对她表示祝贺和鼓励。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智能高铁跑出全球新速度,“天河”新一代超算夺得世界图计算领域桂冠,5G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中国速度”不断提升。
(图源:人民日报)
“梦想”号探秘大洋,深地塔科1井万米胜利完钻,深中通道踏浪海天,“中国深度”不断解锁。
石油人在摆放即将入井的套管等钻工具。(图源:科技日报)
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祖冲之号”问世,中国“人造太阳”(EAST)实现亿度千秒,“中国广度”不断拓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对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进行升级改造(2021年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5·30,这个承载着党和国家无限厚爱、无尽厚望的日子,这个值得中国科技界永远铭记的日子,成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节日。
它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信念的凝聚,是坚定不移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铮铮誓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一天不仅是致敬与表彰,还将是凝聚共识、擘画未来的契机。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那些惊天动地的瞬间,那些匍匐在地的誓言,那些上下求索的身影我们不会忘!人民不会忘!
2025年5月30日,值此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国的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来源: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