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15.05.28
5月22日,辽宁省沈阳市科协在沈阳鼓风机集团举行沈阳市企业科技创新讲堂“中国制造2025”专题报告会。沈阳市人才办、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航天新星集团、沈阳三一重装集团、沈阳建筑大学等委办局、企业和高校相关领导,以及科技研发人员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沈阳市企业科技创新讲堂“中国制造2025”报告会现场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定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屈贤明应邀作专题报告。会上,他就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针对沈阳发展装备制造业建言献策。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两大挑战、两大机遇
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形势中,屈贤明认为,“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告别重化工时代,进入工业化后期,钢铁、石油、化工、煤炭以及建材等,目前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对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业带来较大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是自然环境的约束强化、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出口增速减缓;二是上面有发达国家的高端装备的挤压,下面有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的挤压。”屈贤明谈到,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交汇;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已经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条件。“如果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动员全社会力量,就能够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创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四个方面应该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
在阐述《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时,屈贤明着重提出,四个方面应该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第一,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他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在产品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三大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你怎么畅想都不为过”。第二,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国内需要的芯片80%以上依赖进口”,“大型装载机等高端工程机械进口核心基础零部件占整机价值量的50%-60%,利润大约70%都被外商吞噬”,“四基问题(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基础)不解决,将导致装备的空壳化,导致制造业经济效益差,导致主机质量不高,导致主机自主创新无基而终”。第三,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第四,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在役的设备越来越多,为保证其健康运行,服务价值越来越大。企业应该逐步的从只关心生产,只关心卖产品向关心前端的设计和后续服务迈进,既卖产品,更要卖服务。
——互联网+正在对经济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报告中,屈贤明介绍了泉州、东莞、佛山等地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方面的有关做法,并提出:互联网不断和各个行业的创新融合,将会催生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的应用,从而对经济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互联网加什么东西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可以借鉴泉州、东莞、佛山的经验,在《中国制造2025》出台后,既要尽快行动,抢占先机,又要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能盲目照抄。
——应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
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市场需求由持续旺盛转为需求疲软供大于求,投资由高涨回归理性,国际竞争也很激烈。中国装备制造业今后的走向将会呈现为:一是向高端发展,但不是中低端就不要了,中低端也提质升级;二是夯实基础,解决元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三是实现智能制造和服务化转型;四是放眼长远,推动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希望沈阳在推进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加油
对于发展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屈贤明在报告中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沈阳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应该适度轻型化。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重化工阶段已经一去不返,为之服务的重型装备必然出现需求弱化,所以需要尽快转型;第二,必须加快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步伐。尽管重型装备的需求在减少,但是已经投入的大量的装备,为其后半生服务的业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重视在这一块,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弥补单一倚靠卖产品收入下滑的问题。第三,应将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制造作为沈阳企业摆脱困境的主要手段。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其次,要推进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此外,要着力创新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第四,在推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上,要抢占先机,及早行动。电子信息产业是沈阳的一个弱项,但是也应该看到沈阳有不少优势,如软件企业、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产业、流程自动化等,如果能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也可以由弱变强。报告最后,屈贤明希望“沈阳市在推进智能制造,在推进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上加油,这对于我们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是非常重要的”。(程卫东 编辑:扶勇华)
辽宁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