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5.27
5月21—24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喀什地区图书馆承办的2024年“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专题培训班在新疆喀什举办。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马静,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王雁行,喀什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进爱出席开班活动并致辞。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以及民国文献整理与保护专家学者出席开班活动。
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200名从业人员参加。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杨玉麟以红色文献的定义为切入点,结合众多生动案例,详细阐释重视红色文献馆藏建设与服务的意义、红色文献的内涵与外延及红色文献馆藏建设与服务的途径。
重庆图书馆近代文献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袁佳红以重庆图书馆为例进行案例教学,从文献来源、文献特色、文献保护、文献研究等角度,讲解了公共图书馆在民国文献暨红色文献整理研究的实践与成功经验。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伟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收集整理”为题,系统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以及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从实践角度探讨对该部分珍贵文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何文波以“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从革命文献的定义、项目概况、运行模式、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十余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俊专题讲授“民国时期文献普查与数据”,结合民国时期文献普查概况,详细讲解普查数据常见问题,并围绕信息源的选取与著录、联机上载与馆藏数据等基层图书馆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实例教学。
培训班还在每门课后安排了交流与答疑环节,授课专家与学员们热烈互动,针对性地讨论了各种问题,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宣传推广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合作举办,旨在面向社会公众普及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存与保护的理念,展示相关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自2014年起,已陆续在全国22个省份举办了24站培训,及1次线上培训,累计培训专业人员3000余人次,并在17个省份开展了巡展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献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中国图书馆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