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3.12.15

12月6日,中国农学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农学会原副会长吴孔明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期间,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名义发布了《2023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2023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2023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等4份专项报告,以中国农学会名义发布了《2023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论坛同时设置了院士报告与高端对话、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交流和大豆育种青年报告等专题活动。

院士报告与高端对话以“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为主题,邀请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万建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教授喻景权和江南大学教授陈坚等4位院士分别围绕“种业科技突破”“大豆产能提升”“设施园艺发展”“未来食品挑战”作了专题报告。万建民在《种业科技突破  护航食物安全——IT驱动的生物育种发展》的报告中指出,我国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是45%,但在发达国家达到60%以上。发展生物育种科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加快生物育种原始突破,包括跨学科领域的综合系统布局,加大生物数据、大数据智能设计等基础算法和模型的研发,推进生物育种和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与应用。

盖钧镒在《从大豆资源大国迈向大豆产能强国》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大豆资源大国,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有待挖掘。目前仍有许多难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大豆的叶霉根腐病,现在还没有绝对的抗性基因,未来还需要加强攻关,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创新。喻景权在《以大食物观为指引 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的报告中指出,设施农业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我们要以大食物观为指引,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陈坚在《生物制造与未来食品》的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正在重塑世界,食品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时代,我们需要生物技术与食品产业全方位地交叉融合,以推动食品产业发展。食品制造面临很多新挑战,包括食品资源问题、提升食品加工效率问题、丰富营养与风味的问题等。

在高端对话环节,中国农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农大原校长柯炳生,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胡志超,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毛世平,中国农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春保和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越从如何实现食物供给来源的多元化,从吃饱到营养、从营养到均衡、从均衡到健康的整体转变;科技创新如何助力“大食物观”理念落地;如何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的食物安全保障水平;“大食物观”背景下创投公司农业领域投资热点等角度和切口展开研讨,通过场景式多视角对话,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拓展、投资融资等提出可借鉴的新思路、新对策。


中国农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