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8.17
学校与企业合作,一起有效地走出一条科学路径。在浙江苍南有一家“科技小院”,不仅让红树林得到持续性保护,还摇身一变,成了“金树林”,这就是浙江苍南青蟹科技小院,开发红树林生态经济效益,为苍南为温州乃至为浙江的传统养殖模式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型升级作出示范。
今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印发《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其中,由温州市科协推荐的5家科技小院被设立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浙江苍南青蟹科技小院就是其中的一家“科技小院”,在温州市科协的指导下,已经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2022年,苍南沿浦镇招商引资,“引”来了李美专。当年8月,李美专创办的浙江珑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海洋大学水柏年教授的团队共同合作成立了浙江苍南青蟹科技小院。
早年,沿浦湾村民以滩涂养殖为生,导致生态系统退化。2014年起,苍南推进退养还湿、滩面治理等工作,积极开展红树林种植,沿浦湾红树林从无到有,至今已经达到近2000亩,生态效益逐渐显现。但如何保证持续性的投入,保障以“赶海为生”的沿海居民生计,成为现实的难题。苍南现已开始挖掘生态经济效益,在红树林围隔区发展青蟹生态养殖。苍南沿浦镇与珑岱农业合作,探索红树林保护的市场化路径。“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300亩滩涂的生态化改造,让青蟹在红树林安家,近几年的目标是再种植2000亩。”李美专介绍,一方面,由企业参与投入,扩大红树林种植规模,修复裸滩,通过红树林强大的生态功能,吸附泥土中的重金属,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在红树林种植区周围设置生态养殖区,通过增殖放流、自然繁育等方式不断丰富青蟹、跳鱼、小章鱼等底栖生物,企业由此获得经济效益,并带动村民致富。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提升了鱼虾蟹贝的品质,而生物资源的丰富有助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苍南沿浦湾红树林种植面积1558.25亩,约占全省四分之一。浙江海洋大学团队蹲点沿浦湾近10年,对当地的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拥有丰富的调查成果。
苍南青蟹科技小院成立后,包括8名博士在内的专家团队都入驻科技小院,人才济济,令科技小院熠熠生辉,而浙江海洋大学每个月都有一批研究生在老师带领下过来进行“产学研”。学生也把田间地头当成了课堂。该科技小院是将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青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探寻科技支农、打通青蟹产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新路子。“我们除了红树林,还会建设青蟹品质检验室、室内培育系统和青蟹良种基地等,未来将打造成集育苗、养殖、分检、物流、冷链为一体的保鲜、保质、高时效的科技新农业。”李美专补充道。
苍南县激活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力量,在沿浦湾构建“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温州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科技小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出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模式,提升了农技协组织发展活力,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还进一步打破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希望未来科技小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来源:温州市科协)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