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开展第十个“世界土壤日”科普宣传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 2023.12.07

每年的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在第十个“世界土壤日”来临之际,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联合兵团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疆农科学会联合体、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等单位,12月4-6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馆、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新疆农业大学多地同时开展研究生论坛、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学术年会和第十个“世界土壤日”科普宣传系列活动。

在研究生论坛和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海祥分别致开幕辞,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表示,土壤和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95%以上的食物都源自这两种基本资源。然而,如今地球土壤、土地和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这可能会引发环境灾害,加剧资源竞争。此次活动旨在宣传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新疆生地所60年来围绕干旱区资源利用及荒漠化防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一如既往积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凝聚学科力量,不断创新干旱区盐碱地治理理论体系,突破制约性关键技术,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

朱海祥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中国高效肥倡导者企业,也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致力于联合各科研院所和大学,在提升作物品质、促进作物增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保护和改良土壤结构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继续围绕耕地保育、盐碱地改良利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助力中国农业绿色化转型、粮食丰产优产,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研究生论坛专场,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等9所科研院校的40名研究生代表,分别围绕土壤改良、耕地保育、养分管理等主题,分享了其在干旱区生物排盐技术、棉田节水利用、土壤污染修复、肥料利用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自研究成果做了精彩阐述和细致交流。经评委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0人,优秀奖数名。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秘书长买文选说,“研究生作为未来科技力量的一支主力军,让他们趁早感知我们国家对土壤和水,包括土壤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必将促进土壤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等方面技术的升级。”

在学术论坛专场,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彭新华、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王全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王朝辉,分别作题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结构障碍消减的原理与技术》《西北灌区农业高效用水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战略研究》《我国麦田土壤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科学施肥》的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6家单位的17名科研工作者,围绕土壤水盐调控滴灌关键技术、盐碱地脱盐、高效施肥与雨水利用、植被恢复、生态修复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学术交流汇报。

会后,学术交流人员参观了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文化展厅、智能温室和郑继亮创新工作室。

同期,新疆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馆举办了“土壤与水:生命之源”的科普宣传和图片展活动。

今年的“世界土壤日”主题为“土壤和水:生命之源”。来自疆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21家近400名学生和科技人员通过线上线下云端相连,共享土壤科学的盛宴。

新疆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