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11.13
10月28日下午,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在北京市大兴区成功举办第六届京津冀生态修复实践研讨论坛。此次论坛由北京市科协指导,北控水务集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联合体联合主办。约100名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山禾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会员参加本次活动,另有将近200名科技工作者线上参与。
本次论坛旨在探讨生态修复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案例,为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论坛由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主持,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航天宏图科技有限公司等6位专家就议题进行汇报。
北京北控工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李宗来介绍了水生态系统修复与运维的思考和实践,提出新凤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做到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多措并举和安全生态,还分享了再生水补给的北方乡镇河道生态恢复示范项目的一些展望,为水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案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孔维静结合对河口湿地资源化做的研究,对河口湿地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与模式、修复材料产业化技术及工艺、肥(饲)料产业化技术及工艺和工艺品产品化技术及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河口湿地资源化提供借鉴。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刘学燕介绍了平谷区泃河河道生态修复案例,从现状和问题、任务目标、工程布置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提到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和远程数据接收平台,实现了监测数据稳定,实时传输。
北京航天宏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孙益芝分享了空天地一体化的水生态监测和趋势预测实践,介绍了一些高精度遥感智能识别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最后为大家展示了水环境智慧监督中心系统,为相关案例提供了决策支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张晶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路线图研究及实践,通过研究45个河流修复项目,认为长江、多瑙河和莱茵河三个案例研究具有跨界/跨辖区的特征,提出了分阶段的河流生态修复策略。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科研副院长张振明分享了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提出了可以通过水文水环境修复、基地结构与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和生境恢复等方面进行修复改善湿地生态。
生态修复是保障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次论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为产学研合作搭建桥梁,为本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贡献了智慧和经验,促进了产业界需求与科学研究的同步发展。
北京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尹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