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生物育种、植物工厂、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作物高光效生物学基础等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7.28

近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践行“大食物观” 挖掘和破解关键共性技术专题论坛、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植物工厂助力绿色发展专题论坛、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现代化专题论坛、作物高光效生物学基础专题论坛等在京举办。

践行“大食物观” 挖掘和破解关键共性技术专题论坛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办。该论坛聚焦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前沿、热点、核心问题的最新成果,探讨如何应对全球食物供给和安全挑战,培育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来自食品科技界的院士、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践行“大食物观”的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孙宝国、朱蓓薇、单杨3位院士立足高质量食物供给、功效成分挖掘以及食品产业创新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思路。专题报告环节聚焦新质蛋白资源挖掘与开发、天然功能性物质挖掘及颠覆性加工新技术、3D打印等前沿技术,将“大食物观”中多元供给、科技赋能的内涵转化为产业实践方案。

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专题论坛由中国农学会承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单位的近70位相关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作物优质高产基因挖掘、前沿技术助力畜禽生物育种、亟待突破的共性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到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的途径”等内容展开广泛研讨。该论坛聚焦多个领域生物育种前沿共性技术,探讨生物育种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突破,为学界与产业界搭建了研讨交流平台,推动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相互学习借鉴,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高效对接。

植物工厂助力绿色发展专题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承办。论坛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探讨植物工厂领域关键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教授做题为“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促进棉粮生产创新发展”主题报告,深入探讨我国粮棉生产现状与智慧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分析团队在传统棉区、麦棉套种等方面的研究及成果,呈现智慧农业技术促进粮棉生产创新发展的新态势。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王森研究员、江苏大学毛罕平教授、山东理工大学姬江涛教授、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丁小明研究员,分别围绕“智能植物工厂前沿进展与趋势”“设施作物生长信息感知与环境智能控制技术”“菌类植物智慧化工厂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我国设施种植业发展支持政策”作报告,从智能植物工厂创新、设施作物精准管控、菌类智慧生产、产业政策支撑等多个维度做了系统阐述。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现代化专题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做题为“人工智能与智能农机”主题报告,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及与智能农机的融合,重点分析我国农机现状、国际智能化路径与关键技术,展望技术创新与农业机器人研发,呈现人工智能推动产业融合及智能农机发展的新态势。学术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智能农机与自动化、精准农业与数据驱动决策、智慧养殖与畜牧管理等问题展开研讨。

作物高光效生物学基础专题论坛由中国农学会承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从事作物高光效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论坛。与会人员围绕作物高光效研究进展、利用合成生物学优化光呼吸策略、作物高光效基因挖掘以及亟待突破的共性核心技术等内容进行研讨交流。(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詹媛)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