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风教授:藏在生活中的科技伦理挑战

发布日期: 2025.07.25

中国科协供图

通过医疗大模型看病时,你是否担心过隐私泄露?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开车时,你是否怀疑过人工智能的可靠程度?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科技伦理问题早已不局限于基因编辑婴儿引发的“定制人生”担忧,反而更进一步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李正风教授在7月20日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前沿科技的发展战略与伦理治理”专题论坛上表示,当前,在AI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科技伦理问题相对比较广泛。“以前,这两个领域研究对象更多的是人类之外的事物,现在逐渐转变到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就会带来一些新的科技伦理问题。”

比如,数据的采集涉及隐私保护问题;数据的处理和利用有可能引发数据泄露和滥用;AI整合基因测序、电子病历和可穿戴设备数据时,可能构建出个体完整的生命图谱,这些信息若被用于定向营销将严重侵犯个体权益。李正风表示,许多时候,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收集了个人信息。

李正风认为,当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向现实应用的转化周期越来越短,新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社会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科技前沿,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在使用时又会面临何种风险。“因此,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产品研发者,都有必要及时向社会公众科普新知识新产品的科学原理、应用方法与可能风险。”

“科普不仅是为了给公众传递科技发展的知识,还应帮助公众培养理性怀疑与批判精神。这对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李正风说。(科普时报记者 毕文婷)

来源:《科普时报》(2025年7月2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