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10.21
10月16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航空发动机钛火防控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弭光宝担任执行主席,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程师徐海跃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荻以“轻质高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为题,介绍团队在设计复合、形变加工和性能拟实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深入剖析原位自生耐热钛基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及其制备关键技术,并分享了非连续增强复合材料研究成果在航天装备的应用案例。欧洲科学院院士、马德里高等材料研究院教授王德义作“阻燃机理与纳米阻燃材料研究进展”报告,介绍团队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环境友好阻燃材料及火灾安全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回顾了纳米阻燃材料领域的发展历程并进行展望。弭光宝研究员以“发动机钛火防控研究与未来发展思考”为题,在回顾航空发动机钛合金/钛基材料发展情况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航空发动机钛火防控材料、关键试验技术装备和机器学习应用研究,以及钛铝化合物“叶企孙”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极端环境阻燃机理、阻燃新材料及应用、阻燃结构可靠设计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中国航发先进钛合金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旭指出,随着高温钛合金性能与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需要模拟极端环境进行大量基础试验与测试,掌握和积累材料性能数据,为新型钛合金典型构件优化设计提供支持。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教授李培杰建议进一步提升钛火燃烧技术成熟度,建立高温环境与防火性能的关联关系,重点考虑型号研制需求和前沿新材料设计。
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重件对钛合金/钛基材料用量需求的提高,钛火的倾向性和严重性大大增加,钛火防控将成为先进航空发动机领域关键与新兴的技术方向。航空发动机钛火防控正向研发体系是推动新型钛基材料阻燃机理分析与考核验证的核心支撑,应从设计需求与基础研究角度,协同各方共同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钛火防控这一特色专业学科持续发展。
会后,专家们赴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发动机钛火实验室实地考察,了解高温高速摩擦点燃、多功能激光燃烧风洞等试验情况。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