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10.20
10月15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氢能制储运用一体化发展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监事长李平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莉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柴茂荣以“清洁氢制备技术及应用”为题,分享能源转型角度的氢能产业发展形势、氢能产业链技术路线及发展、国家电投氢能战略布局等,认为氢能是构建未来能源生态的重要支柱,需系统推进氢能制储运用全链条布局,并要重视经济可行性与安全运行。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林今作“绿色氢氨系统及其电网互动”报告,介绍绿氢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绿氢合成氨的基本原理和强连接并网型、弱连接并网型、离网或半离网型绿氢技术等,强调绿氢、绿氨的发展是我国能源系统转型的重要环节,未来应在电网互动、系统控制和经济性突破等方面形成产业闭环。中集集团总裁战略顾问郑贤玲以“氢能产业化进程与国际比较”为题,介绍氢能发展自下而上的逻辑与演变和氢能产业的国际比较与集体困境,指出应强化战略思维,推动氢能有序发展。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氢能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与最新进展、氢能储存安全与创新材料、不同储运方式的技术经济性和场景化应用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国能氢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岩系统阐述了氢能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提出“区域为主、跨行业协同、制储输用全链条协调”的总体思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方海峰聚焦氢能交通应用,指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由示范验证迈向规模化推广阶段,要通过政策延续性、示范项目管理和“氢能高速”建设,探索跨区域协同和商业化闭环。中集氢能研究院副院长贺丙飞从储运角度分享技术路径,认为当前法规标准限制大型储氢项目发展,建议加快修订完善。
大家一致认为,氢能制储运用全链条一体化是产业突破的关键,应以区域一体化和场景化应用为核心突破口,推动上下游协同。当前氢能产业仍高度依赖政策示范与补贴,应逐步向市场驱动过渡,通过规模化应用验证其经济性。现行法规和标准滞后制约了大型储氢装置建设,亟需完善液氢与高压储运技术等标准体系与安全监管机制。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