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4.29
4月26日,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在武汉落下帷幕。4月22—25日,中国宇航学会“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暨航天专家进校园活动先后走进武汉及周边的8所中小学开展航天科普报告和航天精神讲座。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型号总师朱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技委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明,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快舟运载火箭型号总师黄雷、国际宇航联合会卫星商业应用专委会亚太办主任朱林崎、原航天员、神舟六号飞行乘组梯队成员吴杰在讲座中传递知识、播撒梦想。
4月22日,朱林崎走进武汉市水果湖第一小学,作了题为《从广寒宫到月球村》的报告,报告围绕中国探月工程背后的故事与科学奥秘,带领孩子们回顾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历史,追溯我国探月的辉煌历程,见证人类如何运用科学的力量一步步揭开“广寒宫”的神秘面纱。
4月22日,李明在水果湖第二中学,围绕“中国空间技术的成就与展望”主题作了航天科普报告。阐释了“航天的概念和作用、发展历史和成就及未来发展和展望”,让同学们领略了中国空间技术事业的独特魅力。
“一个人如果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团队、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搞好了,那就是爱国。”“你们在座的,我相信一定会有人参与到载人登月任务中去。”4月23日,91岁高龄的戚发轫来到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讲述“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他寄语广大学子:“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年轻人要有准备、有爱心、有梦想、有本领,我希望你们都做到。”
4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型号总师朱坤走进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作了题为《导弹的故事》的报告,朱坤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处境,我国导弹事业先驱钱学森和航天四老,并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深刻诠释了严谨务实、大力协同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强我国防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意志。朱坤勉励同学们打好基础,专心致志,刻苦学习,向航天先驱学习,树立远大志向,有朝一日为中国航天做出更大贡献。
4月25日,钱永刚、黄雷、吴杰带分别在武汉市和黄冈市作报告。钱永刚以《讲钱学森故事,明人生方向》为题,为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和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的学生诠释科学家精神。他通过“报告老师,我不是满分!”“你们谁敢和我比”“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何须你特赦”“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等故事,讲述了钱学森如何做学生、当老师,如何搞科研、做学问,如何看待名和利。
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快舟运载火箭型号总师黄雷以“筑梦航天问鼎苍穹”为主题,讲解了运载火箭的基本知识、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现状、中国快舟火箭概况及未来航天发展愿景,分享自己在火箭研发过程中的体会。
原航天员大队资深教练员吴杰来到黄冈中学作了题为《矢志航天 为国奉献》的科普讲座。他讲述了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让师生们对航天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分享了自己的航天经历。
“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暨航天专家进校园活动活动由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旨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科技知识,进一步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热情和兴趣,提升社会公众科学素养。
中国宇航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