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借院士“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

发布日期: 2024.01.09

早在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为谋求转型破局,实现跨越发展,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出院士工作站建设目标,借院士高端智力,提高企业科创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院士工作站再次拓展——宁波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创新推出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平台,与院士工作站“双轮驱动”,助推宁波高质量发展。

宁波市全力推动院士工作站发展,经过15年努力,截至2023年底,已搭建了一批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集聚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攻克了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展示了一批院士专家决策咨询成果,成为宁波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力量。

15年来,宁波各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急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之所急,聚焦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咨询、联合攻关,把疑难科技问题解决在一线,为企业带来先进技术和全新思维方式,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宁波市科协统计显示,院士工作站合作项目涵盖“315”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基本覆盖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等15大细分战略领域。

推进产学研合作,院士工作站及院士科技创新中心是重要平台,它们既可为企业吸纳高新技术“架桥”,也可为院士施展聪明才智“铺路”。宁波市科协负责人表示,院士工作站建立以来,“院士天团”依托企业的项目平台,凭借独特的智力优势和宽广的视角,把科技成果带到企业,促进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应用。据统计,宁波院士工作站依托企业建站的比例高达81%,其中民营企业占90.9%。

院士及其团队既是技术创新领域的“拓荒者”,也是定向领航的“智囊团”。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高端智库作用,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规划、投资和项目立项等重要决策过程中群策群力,助力企业确定研发方向、提高研发精准点,借院士工作站的“智”高点,帮助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不仅如此,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还整合科技资源,助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企业科技人才快速成长,成为人才培养的“聚宝盆”。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宁波市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引育博士471人、硕士367人,晋升正高职称263人,晋升副高职称230人。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拓宽院士资源引进渠道。”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他介绍,今后,宁波将进一步拓宽引才视野,创新合作方式,将引进对象从甬籍院士、两院院士、建站院士拓展到“天下院士”,将合作方式从与院士专家本人的合作,拓展到与院士团队、科研院所合作,进而拓展到借院士专家拥有的丰富科技人脉资源开展工作。

同时,宁波将深化院地科技合作,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互派挂(兼)职干部,共建技术转移中心、院士咨询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方式,持续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及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院士工作站不是为了建而建,关键是要发挥好院士及其团队的作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宁波市科协负责人说。为此,宁波市科协将以科技创新和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建站院士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构建长效联络服务机制,促进院士工作站提质增效。同时,加强院士工作站规范化管理,优化对院士工作站(科创中心)的考核管理机制。

15年间,宁波累计建成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231家,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199位、院士创新团队245个、高层次专家1478名。仅最近3年,市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单位承担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67项,获评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07项;新增授权专利1837项。在院士工作站建设单位中,有27家企业为上市公司,其中14家为建站后上市,另有10余家正筹备上市。(宁波市科协)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