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协牢牢把握“四度” 高质量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

发布日期: 2023.10.25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内蒙古通辽市科协始终坚守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命线,把传递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怀和重视支持作为重要使命,强化服务意识,从搭建交流平台、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与科技工作者畅通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通过实施“政治引领、关怀关爱、举荐表彰、服务保障”等组合拳,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自立自强。

聚焦政治引领,提升服务“高”度。强化科技工作者理论武装,结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讲坛、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以及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加强科技工作者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主题展览等方式,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工作者有话说”征集、“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学习会和“全市科技工作者及科协系统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班”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

搭建履职平台,强化服务“力”度。积极搭建党委、政府和科技工作者零距离沟通交流平台,促进需求挖掘、诉求回应、政策落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党委、政府|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学科发展前沿,举办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学术会议暨海智专家通辽行、“保护生物多样性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等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搭建双向沟通平台,通过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多种方式,倾听一线科技工作者心声,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搭建建议征集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不同载体,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征集意见建议。近年来,共征集到涉及农业、林业、蒙药、医疗、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方面建议130余篇,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其中,《关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问题及建议》等6篇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充分肯定,并要求有关部门研阅采纳落实,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认同感。

选树优秀典型,彰显服务“热”度。持续加大评奖评优、向上举荐力度,为各类科技人才成长铺路搭梯。组织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做好“国家工程师奖”等上级科协组织关于科技工作者各类先进奖项的举荐和推选,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动员各旗县(市、区)科协、学会组织、企业科协等协同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录制“最美科技工作者”专题宣传片,深入挖掘报道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全面彰显通辽市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和创新争先的形象风采,着力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强化制度保障,保持服务“温”度。持续优化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市级党政领导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制定印发《通辽市科协关于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实施意见》,多方位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提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水平。制定印发《“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落实“七个有之”标准,在通辽市农牧所、林草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等单位大力推进实体化“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努力打造开放融合、互动共享且有温情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做好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下一步,通辽市科协将继续抓好服务科技工作者这一工作主线,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持续探索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好路径、好办法,不断完善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沟通和交流服务机制,进一步凝聚更多优秀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担当作为。(刘欣欣)

内蒙古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