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5.31
“荷叶上为什么会形成小水珠?”“蝴蝶翅膀为什么会显现不同颜色?”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都有为,于5月27日前往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福地路校区),给孩子们带去一场生动的“院士科普”讲座。
这是2024年“科普江苏·院士专家科普基层行”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一站,采取“科学教育公开课”形式开展,除主现场500余师生外,淮安市相关中小学80多个班级5000余名学生在教室观看讲座。
活动现场,院士与学生们面对面亲切交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在专题讲座中,他通过科学名人事迹、大自然中的科学,从“梦想、奋斗、培养好奇心与创新思维、乐观自强”四个方面,阐释了创新对于科学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科学只有在继承和创新中才能不断发展。在讲述过程中,他大量运用诗词歌赋,以文学语言来解释科学精神,赋予科学知识文学魅力。
“灵感是创新的种子、勤奋是创新的基础、兴趣是创新的动力。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有为鼓励同学们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为祖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大家从小就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奋发图强,努力成长为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打底工程,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福地路校区)校长孙庆亮表示,本次活动点亮了孩子们的求知之火、科学之梦,使崇尚科学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科协主办,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淮安市科协、淮安经开区镇长团等单位承办。报告会通过科普中国、苏科直播等平台同步视频直播,吸引了近6万人次收看。(吴长青)
江苏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