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7月18~24日,由四川省科协、省教育厅、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共同主办的2016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四川分营活动在蓉举行。来自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以及四川省的440名营员和45名带队老师参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活动,让同学们充分学习科技知识,感悟名家智慧,领略科学魅力,体验科研文化。 参观-穿越时空的科技文明 在四川的科学营活动中,营员们不仅参观了四川省博物院、金沙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领略了古蜀文明的璀璨,感受古人智慧的魅力,更走进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围观了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 在电子科大,营员们走进了学校正在筹建中的“电子科技博物馆”。一进入库房,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即被展柜里各尺寸晶圆和掩模所吸引,讲解员以“点沙成金”的故事向大家讲解了从单晶硅到芯片的制作过程。在通信单元,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摩尔斯电码发报机电键、马可尼收讯机、小八一电台、珠穆朗玛峰450Hz无线通信基站、数字程控交换机等藏品,向大家展示了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在雷达单元,大家参观了近程警戒雷达、远程预警雷达速调管、X波段大天线阵列成像雷达实验系统、测速雷达等军用和民用的雷达设备;在计算机单元,同学们纷纷被手摇机械式计算机和DJS131数字计算机吸引。 在四川大学,营员们分组参观了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看了全国最大的病理标本库。 对话-与科学家面对面 在科学营的活动中,与科学家面对面每年都是令人期待的重要部分。今年,山地专题营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谢洪研究员前来开讲。谢洪研究员为营员们带来了题为“山地灾害离我们远吗”的科普讲座。谢洪的讲座深入浅出,灵活运用贴近高中生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将地质灾害知识用文字、示意图、实例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解析,整个讲座形象生动、科学合理。江西省带队老师听完讲座说:“面对面聆听科学家现场讲座,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大学氛围,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动力。” 7月22日的四川大学文华活动中心里也是掌声不断,营员们聆听了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李永宪教授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来自湖北省安庐市第一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李行建激动地告诉记者,自己回去以后会好好学习,希望将来能考进川大。 实践-体验科学魅力 在科学营活动中,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无疑是让营员们最激动的活动。 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多米诺骨牌创意设计比赛和3D打印、激光雕刻等现代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在华西口腔医学院实验室,营员们分组参加了虚拟仿真3D口腔临床技能训练、口腔菌斑检测和评估创新实践活动、临床急救技能实践活动;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营员们分组体验了力学、生命、电子、轻纺创新实验。 在以“机器人”闻名的电子科大,营员们亲自体验固定翼无人机制作过程,近距离接触到机器人。“我以前就很喜欢机器人,还参加过我们省的机器人大赛,电子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制作在全国可都是赫赫有名的,这次能有机会来近距离围观‘大神’制作机器人,还能自己组装,好激动啊!”来自盐亭中学的邓璇开心地说。 虽然营员们来自不同省份,但是经过一周的朝夕相处,营员们不但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 据悉,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发起,旨在使青少年促进科普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在科学普及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促进高校与普通高中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青少年崇尚科学,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马静璠 杜存 杨惠) 四川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武丹 |
-
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