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8.15
作为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日常活动之一,8月12日,由青科会温州执委会办公室、中康科技、健康未来企业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双菁会·青年科学家&青年企业家”高峰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来自国内外的青年科学家、头部企业决策者、投资人、医疗机构代表等出席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以“洞见未来,产研共振”为主题,围绕AI+生物、脑科学、基因编辑、mRNA的研究与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五大前沿领域展开讨论。论坛中,多个创新项目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展示。
颠覆性变革 AI+生物世纪已来
会上,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兴明发表了《AI赋能的人体微生物学挖掘》主题演讲。他利用AI工具大幅提升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此揭示了不同真菌与细菌之间的关联,为后续深入探究肠-脑疾病之间的联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助理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纯福带来了《AI与功能蛋白计算设计的融合和变革》报告,揭示AI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取得的革命性突破,未来将会推动蛋白质计算设计新一轮的变革式发展。
攻克脑疾病“黑洞”的新路径
致力于探索脑部疾病及神经重症领域研究的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秀云,在会上就“神经重症脑疾病诊疗技术新进展”进行了分享。她介绍了脑创伤、脑卒中、癫痫、老年痴呆、脑胶质瘤、脑积水等脑疾病的全球发病率和科研进展,以及技术如何应用于神经重症脑疾病治疗。
围绕《现代脑科学背景下的疼痛研究-新机遇,新挑战》这一话题,瓯江实验室研究员刘明刚表示,慢病痛的治疗现状不容乐观,目前针对多种顽固性疼痛,我们仍缺乏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新型镇痛药物。在实际科研攻坚中,刘明刚将前沿手段融入疼痛基础研究,独创新的测痛范式,涵盖多个维度的疼痛体验。
前景广阔 基因魔剪让人类有了“上帝之手”
针对全球基因编辑技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马丽佳作了《从技术到临床:基因编辑药物开发的挑战与前景》主旨演讲。
如何精准、高效地对基因组进行修饰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目标,对此,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因编辑中心主任陈佳教授作了《基因编辑工具开发与遗传性疾病治疗探索》主题分享。
从技术走向临床 冲浪mRNA新风口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白蕊作了《剪接体与mRNA 剪接》主题报告。据介绍,人类大约35%的遗传疾病和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是因剪接异常造成的。目前,白蕊所在团队已将RNA剪接机理研究推至分子水平,掌握世界顶级的剪接体生物化学研究技术,为针对性开发靶向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京大学研究员程强针对mRNA 靶向纳米药物技术开发及应用展望,提出mRNA药物应用前景广阔,市场前景被看好,并介绍了团队的科研进展,如SORT首次实现蛋白RNA复合物的器官靶向递送、SORT LNP实现肺部疾病基因修复治疗、SORT促进mRNA递进机制的深入研究等。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潜力明显,科技必争
浙江省细胞生长因子与衰老及再生领军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员王周光分享了“细胞生长因子与衰老再生调控研究及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他说,当前围绕细胞生长因子与衰老再生研究已在四个层面取得重要进展,即FGF衰老再生蛋白质机器-FGF衰老再生研究技术-FGF衰老再生相关疾病-FGF衰老再生药物设计。目前,他所在团队已经研发出全球首款FGF新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围绕“基于细胞谱系的疾病模型和细胞再生研究”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介绍了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带来的革命,重点介绍了人类细胞谱系的综合应用:免疫细胞再生-开发诱导免疫细胞再生新技术。
此外,在每个议题下的圆桌论坛中,专家、学者分别就“万物皆AI,生物世纪已来”“脑‘洞’大开,攻克疾病‘黑洞’”“‘魔剪’打破边界,基因不再固化生命”“mRNA传递福音 开启第三次制药革命”“重新定义身体,再现生命奇迹”等5个话题展开了讨论。(青科会温州执委办 )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