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11.06
11月3日下午,浙江省科技馆“科学有观”系列活动《基因密码 创“新”博弈》特别邀请到湘湖实验室生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谢文军,为现场观众和通过直播观看的网友们带来一场关于农业“芯片”的科普分享。
活动一开始,浙江省科技馆的金牌科普辅导员团队带来了创意科普剧——《稻香》,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中,这部剧获得了科普短剧的二等奖。
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谢文军目前担任湘湖实验室小麦抗病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抗病育种及机理研究和细胞内脂类代谢紊乱引发自免疫疾病机理研究,当前的一大主要研究课题是解决困扰小麦生产的白粉病问题。
谢文军介绍,小麦本身就是由三种野草融合产生的物种,基因信息相当庞杂。因此要直接解读它的遗传信息,或是利用杂交的方法提升产量相当困难。谢文军选用了植物学研究中常被作为“模式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二倍体植物,基因组小,产生种子多,植株和种子的体型小,方便在实验室种植等优点)的拟南芥来进行研究实验。
利用一种药剂诱变使得拟南芥发生基因突变,筛选出对白粉病具有抵抗性的植株,然后运用基因编辑试剂盒,在大麦中编辑了与上述抗病植株突变同源的基因,使大麦也获得了持久广谱抗性。
同时,谢文军在对拟南芥进行大麦白粉菌侵染的实验中发现,一些植株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免疫增强反应,这种表现与细胞内的固醇含量有关。固醇在动植物细胞当中都有,胆固醇就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固醇。人类的很多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症等,都与植物细胞因固醇超量积累自杀死亡的机制有类似性。
演讲结束后的互动问答环节,谢文军对现场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并送出拟南芥种子,浙江省科技馆的老师们还为参与互动的新质少年们准备了《科学24小时》合订本。(浙江省科技馆)
浙江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