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省十余所学校同上开学季“生态第一课”

发布日期: 2024.09.10

九月开学季,“研学美丽浙江 守护绿水青山”——2024年浙江省青少年“生态第一课”活动在全省十余所学校里同步开展。“生态第一课”活动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办,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共同承办、特别策划,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多家成员学会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

9月3日,本次“生态第一课”活动在杭州市学军小学的主会场拉开了序幕。同时,杭州市文晖中学、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温州市百里路小学、仙居县第一小学、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杭州市东城外国语实验学校、杭州市紫阳小学、杭州市余杭区百丈小学、杭州市余杭区鸬鸟小学等全省范围内十余所学校的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其中。

活动中,学生们观看了三组2024年暑期生态研学专题片,这些专题片带领他们走进了良渚古城遗址,了解鹿苑中的小鹿,以及猕猴、黑麂、鸣禽等珍稀动物。同时,专题片还讲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非遗项目“扎染”的独特魅力,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分享环节,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崔文娟,用她独特的视角和亲身经历,分享了她在参与环保行动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无痕行动”的重要意义。

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创始人沈秋老师,不仅是一位拥有美国康奈尔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的学者,更是一位奔走在一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人。跟随沈秋的脚步,学生们走进了她讲述的那些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精彩故事。

学军小学的学生代表们,讲述了他们走遍杭州的江河湖泊,定期巡河、护河,观察记录河流变化的故事,分享了他们作为“小河长”的环保行动与心路历程。这群生态的小使者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展示了“小河长”的责任与担当。

分会场的各项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在余杭区鸬鸟小学,浙江省造纸学会的贾志欣博士以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起点,详细讲述了造纸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及其到现代为了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

在紫阳小学的课堂上,杭州万科同心圆公益的志愿者,同时也是杭州市自然观察员的吴佳璠老师,以《守护植物,争做环保小卫士》为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引导学生们了解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在余杭区百丈小学,环保音乐人、善艺计划发起人游翔分享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在孩子眼中的意义,他通过收集大海声音创作环保音乐,启发学生们对海洋治理与海洋资源利用之间平衡性的辩证思考。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特别邀请了全球护水者联盟理事、绿色浙江环保传播官、百万粉丝网红博主阳离子到学校进行现场分享。阳离子分享了自己骑行2000公里环游浙江探寻美丽浙江的经历,为学生们带来了生动的“生态第一课”。

“本次‘生态第一课’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丰富的生态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普及和发展。(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邹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