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开展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工作

发布日期: 2023.10.10

有人喜欢呆在图书馆安静地读书,有人喜欢到博物馆探寻历史的韵味,有人喜欢去非遗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充分发挥遍布全区各类公共场馆的作用,目前绍兴柯桥区正在开展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工作,让公共场馆插上“科普”的翅膀。

“科普”加持  公共场馆很有趣

“车辆落水了车门打不开怎么办?”“汽车落水如何逃生?” ……近日,在柯桥区红十字生命博爱体验馆VR车辆落水逃生体验区,来自中国轻纺城小学的小朋友们踊跃参与,通过VR带来的情景模拟,体验落水时的紧张感、窒息感。

这只是柯桥区红十字生命博爱体验馆“科普化”带来的好玩有趣又长知识的一部分。在1600㎡体验空间里,这样的“科普化”无所不在。场馆通过用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技术,设置“生命周期科普、公共安全体验、生产安全体验、交通安全体验、消防安全体验、自然灾害体验、野外生存体验、高空逃生体验、安全救援训练”等9个教育体验模块,共70余项体验设施。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又名越国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绍兴市柯桥区明珠文化广场,是该区重点文化设施‘三馆一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一段热情洋溢的“导览词”并不是真人演绎,而是由博物馆门口的智能巡讲机器人呈现,它能够在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解说和导航服务。

随着科技发展,博物馆纷纷加快科普化建设,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除了机器人,设在大门口的文博智慧屏,也是科普化建设的其中的一项改革。只见大屏幕上“飞舞”着许多叶片,选中其中一片叶子,就可以了解对应文物的“前世今生”,同时还可以通过玩游戏,增加对文物的认识。

除了进行设备的更新,博物馆还会定期引进一些科普展览,如目前正在举办的“浙里渔舟”展览,共展出包括蟹类、鱼类、贝壳等舟山特色海洋生物标本100余件,以展陈方式再现海边人家的生产生活。“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沉浸互动的体验让文物‘活’起来,同时,通过各种展览进一步提升场馆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实现公共场馆社会效益更大化。” 柯桥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普”体验  公共场馆很好玩

走进位于柯桥古镇的盘古化石馆,仿佛走进了化石的海洋,里面陈列着石油马来鳄,鹦鹉嘴龙,大眼鱼龙等距今几亿年前的动物化石,在馆内这样珍贵的化石标本共有2000多件。

自开馆以来,盘古化石馆积极探索具有本馆特色的科普化之道,增强公众对古生物化石的认识和保护,架起古生物科学与社会大众的桥梁。今年7月,盘古化石馆曾举办了2023绍兴柯桥古镇科普嘉年华暨第十届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围绕“化石保护与科普发展”主题,交流科普工作经验,参会人数近千,线上直播浏览人数17万人。这也是盘古化石馆开展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公共场馆科普化工作,积极探索具有本馆特色的科普化之道,增强公众对古生物化石的认识和保护,架起古生物科学与社会大众的桥梁。辐射更大范围进行科普教育,使更多的儿童和大众收益。” 盘古化石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绍兴的“三缸”文化是越文化的重要内涵,其中酱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位于平水的绍兴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以生动的布展形式,用二维、三维、光电、视频等手段展示中国的酱文化发展。“通过参观,可让大家明白一颗豆子是如何走向厨房成为了调味品,让大家近距离体验酱油酿造工艺,了解酱油的制作和生产过程。” 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为了增加趣味性,馆内还购买了高倍显微镜,学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作为柯桥区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爱国教育基地,今年暑假期间,就有1万多名的学生和家长过来体验。

同样,越茶博物馆“科普化”的体验,也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采用传统与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的形式,让人仿佛穿行在越地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千年历史时空里。”一位带着孩子在越茶博物馆参观的妈妈说。

探访:场馆里的科普味

公共场馆科普化顺应百姓需求

作为新事物,公共场所科普化建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新挑战,科普工作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离不开科普专业人才的支撑,但目前科普专业人才欠缺;此外,科普形式、内容较为单一,一般以讲座、展览为主,难以引起关注的兴趣和关注,使科普的效果打折扣。

目前柯桥区正在通过实施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全区公共场馆(含农村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简称“一堂两中心”)等基层文化场馆增加科普元素,增强科普功能,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活动。为此,柯桥区科协也已经在思考并逐步对一些工作进行落实,如挖掘科普化教育内容,构建科普化标准体系,提升科普化服务能级等措施,并计划到2023年10月底,首批10家试点场馆均创建成为区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两个试点镇街的“一堂两中心”实现科普全覆盖。到2024年6月底,第二批试点场馆均创建成为区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全区“一堂两中心”实现科普覆盖率100%。全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区各类公共场馆基本实现科普化,建立常态化科普宣教机制,科普专业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形成公共场馆科普化标准体系。

“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公共场馆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新的有效路径,争取成为全省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浙江经验’的‘柯桥样板’。”柯桥区科协负责人说。(来源: 绍兴市科协)

浙江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张达